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張貼者: 恐怖統治
時間: 2018/8/14 下午 04:31:00
標題: 蔡政府第一本禁書? 網友諷戒嚴沒享受到的現在都有了
內容: 蔡政府第一本禁書? 網友諷戒嚴沒享受到的現在都有了
 聯合新聞網
聯合線上 2018年8月14日 下午3:03


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從7月開始至今寫了35篇文章,反對2025非核家園政策,引起熱烈討論,但日前他才知道,原來經濟部能源局曾出版「電從哪裡來」,他臉書PO的所有內容,這本書裏全寫了,只是蔡政府一上台就被要求下架,成了蔡政府的第一本禁書,有網友諷刺,戒嚴時代他沒享受到的現在都有了,感恩英媓,讚歎英皇!

王明鉅說,他從大二暑假開始突然像個瘋子一樣,找所有的政治禁書來看,那個到處找禁書來看的年代,他以為真的過去了,沒想到,是他孤陋寡聞,原來經濟部能源局出版過一本禁書。

這本禁書是2015年7月,由經濟部能源局所出版的一本「電從哪裡來」,原來他PO了一堆所有內容,這本書裏全寫了,他根本不必再寫,經濟部能源局寫得比他這個外行人好多了。

書的序文中有一段話「事實上,根據經濟部能源局於 103 年 6 月所作「民眾能源認知調查」顯示,高達 8 成民眾不知道「臺灣 98%能源依賴進口」,不到 2成民眾知道「太陽能平均一天發電時間不滿5小時」;鑑於此,我們認為有必要整理能源客觀資訊,作為大家討論能源議題的基礎。」

這本書是2014-2015年在全國能源會議之後出版的,只是在2016年新執政黨上台之後,就被要求從能源局的網站下架了。當時能源局回應說,電從哪裡來是馬政府時期的「穩健減核」政策下,所撰寫的相關論述,但新政府上台,確認2025「非核家園」,為了避免政策論述會造成民眾混淆,因此將原本的網站內容全部撤下,重新論述。

他看過這本「禁書」,裏面寫得既平實又精彩,他最大的收穫是,看了之後更確定,台灣現在已經缺電,未來也一定缺電。



新聞連結
  (第 1  篇) p  於 2018/8/14 下午 06:32:00  說:

來不及實現的非核家園:空污與核能的拉鋸戰
 天下雜誌
2018年8月14日 下午12:52


文/劉光瑩

減少核電、提升再生能源佔比是全球趨勢,但台灣要在7年後實現非核家園,代價是什麼?不但從現在起每4天要蓋1支離岸風機、找2座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小的土地種太陽能、還得讓施工期5年以上的天然氣接收站如期完工。否則就得拉高燃煤發電,空污陰霾大增?能源轉型無法一步登天,該如何務實思考能源政策,穩健實現非核、綠能、穩定發電的理想?



「我認為台灣終究要走向非核家園,但不該堅持非得在2025年就達到,」台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王明鉅穿著白袍受訪時,細訴自己對能源政策立場的轉變。

7年前福島核災時,他跟著所有人一起反核。但去年815停電之後,他的立場逐漸鬆動。

「台灣身為孤島電網,我們不能沒有Plan B,」王明鉅說,愈來愈多的民眾和他一樣改變了想法,具體而微點出自2011年福島核災後,台灣對核電最明顯的風向轉變。

有一群人甚至正在推動公投連署,主張廢除電業法中「核電機組在2025年前須全數停止運轉」的條文,保留核電作為發電選項之一,以確保穩定供電。王明鉅立即表態支持。7月初連署後,還上臉書呼籲更多人響應。

不過幾年前,這個訴求恐怕還難以想像。《蘋果日報》6月底一份民調指出,超過7成民眾擔心缺電,6成5民眾認為台灣目前不該放棄核電。今年3月的反核遊行,也是歷來人數最少,從2013年的8萬人,今年只剩2000人,反映出反核議題的退燒。

工商團體也表達憂心。6月的美國商會白皮書點出,台灣能源供應成本與可靠性出現不確定性,強調政府應確保「持續、充足、價格穩定且有競爭力」的電力供應。

815停電,凸顯缺電危機

遠因是氣候變遷。5月底台灣用電量創史上新高。在氣候暖化,物聯網、AI、雲端等大量用電科技成為生活一部份,用電量恐將持續攀升。

近因,則是去年8月15日的大潭電廠跳電,全台近700萬戶受影響。儘管此事件是人為疏失,仍引起各界對供電系統強烈不信任感。那時開始「缺電」成為日常詞彙。

過去4年,供電吃緊天數持續攀升,打個比方,好像公司存款不足,每天為了跑三點半,得到處勻支借款才能不跳票,讓人擔憂是否有餘裕面對如815的突發狀況。

蔡英文政府極具野心的能源轉型計劃:2025年核一二三如期除役、核四不運轉、燃煤發電佔比降至3成、天然氣5成、再生能源2成,在提出2年後,遭遇到嚴峻而真實的挑戰。

根據計劃,再生能源要在7年內從佔5%到20%,燃氣要從四成達到五成,儘管中油已簽了採購長約,但新的第三接收站一年多來持續卡關,是真實的阻礙。

險阻重重的能源轉型,怎麼走下去?

時間和污染的拉鋸,有四大困境

世界趨勢的確是走向廢核,但各國都給了符合實際現況的時間表。目前台灣訂2025非核家園,以現在的進度,幾乎是難以達成。

「這是一場時間與污染的拉鋸戰,」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這樣評論台灣目前面臨的能源轉型挑戰。

2025年,台灣將面對哪些能源供應風險?

首先,再生能源建置進入深水區。根據能源局數據,目前太陽光電全台累計裝置容量不到2.2GW,要在未來7年內增為9倍,需要2萬5000公頃土地。但台灣地狹人稠。「容易做的地方都做了,接下來會愈來愈困難,」一位太陽能業界協理說。

第二,儲能技術雖持續進步,但價格仍高昂,無法迅速應用、補足再生能源間歇性。去年底,經濟部能源局宣布未來8年將投入16億,推動25件區域性儲能設備技術示範驗證計劃。5月在金門的微電網儲能計劃,10.8MW儲能系統,就要2億元成本。

台達電能源基礎建設事業群解決方案處處長艾祖華指出,大規模儲能價格仍偏高,儘管電池成本持續緩步下降。目前美國儲能系統每度電建置成本仍高達380美元以上。因此儘管整體儲能技術可望在5年內成熟與標準化,預計至2025年每度電儲能系統建置成本可降到200美元以下,但依然偏貴。

第三,佔5成的天然氣供應,因第三接收站持續卡關,有接不上的風險。

第四,若再生能源與燃氣無法順利補位,燃煤發電恐持續增加。從2015年起,燃煤發電佔比從35%持續增加至目前近4成。

前經濟部長杜紫軍,6月與長風基金會發表建議能源配比報告,主張核電與再生能源應各佔15%,天然氣維持4成。原因在於他們擔心,2025年在核電不延役、核四不運轉、第三接收站沒蓋好、天然氣上不來之下,只能夠燒更多煤,對健康有很大風險。

挑戰其實只有一個:時間。

國際大方向是廢核,但問題是台灣能在2025達標嗎?要花多少成本?阻礙怎麼克服?……(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54期)



文章連結


  (第 2  篇) p  於 2018/8/19 下午 08:59:00  說:

p

  (第 3  篇) p  於 2018/8/20 下午 06:10:00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