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篇)
...
於 2019/2/9 下午 09:32:00
說: |
|
|
|
(第
2
篇)
...
於 2019/2/9 下午 09:50:00
說: |
七旋斬 逼次錘,嗚啦擂;再逼次再錘,再嗚啦再擂。 14人讚同了該回答 “雖然已經不能用,不能用母語來述說。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
當騰格爾老師唱出這段的時候,真是感動到落淚。或許在婉轉處、悠揚處、嘶吼處等聲音的處理上騰格爾老師還有修飾,而這幾句完全是發自肺腑的骨子裡聲音。
我們知道詞作者席慕蓉女士出生於蒙古望族家庭,5歲之前還有蒙語學習,而長大之後隨著對更多元文化的接納已經忘卻了母語,騰格爾老師深切的表達出詞作者對母語文化缺失背景之下的失落心境。即便如此,也掙扎著唱出: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這是一個文化語言缺失的遊子,對家鄉故土最深沉、最熱烈的摯愛。我覺得騰格爾老師這一段的演繹已經把這段情緒完整而完美的表達到淋漓盡致。
一段馬頭琴與震撼內心的鼓點,更是增強了這種“請接納我”的強烈意味:草原無語、蒼天無聲,卻也讓聽者感覺到他容納天地的胸懷。而作者與歌者卻讓情緒更上一層樓,繼續向這片無邊無際的寥廓大地深情表白——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裡有一首歌!
騰格爾老師“孩子”的音節一出,彷彿讓人看到一位遊子孤獨的跪倒在大地上,親吻土地、淚流滿面。“心裡有一首歌”的爆炸音將這種情緒推送到最高點,斗轉星移,其實故鄉就像一首歌,永遠在你心中,不曾忘卻也揮之不去!
歌中有什麼?心裡有什麼?依然是淺吟低唱的“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震撼人心、讓人淚目的歌詞與演唱!
思奇stig 求人不如求己 5人讚同了該回答 作為一個蒙古人來說幾句,目前在中國大家能聽見絕大多數草原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藍色的蒙古高原等等)都有原本的蒙古民歌版本,都是由這些民歌翻譯或接近原意的填詞,旋律都是牧民傳唱下來的經典,所以真正能夠表達蒙古歌曲意味的還是用蒙古語來表達。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這首歌特殊在於,這首歌表達的就是詞作者失去民族文化後又苦苦尋找的過程,這個過程顯然不可能用蒙古語表達,更不適合用蒙古語。詞作者席慕容,她本身是個蒙古人,可從小便失去了在蒙古草原生長的機會,長大後才慢慢發現自己的根源所在,開始尋找自己真正的根,所以整個詞所抒發的感情不僅是所謂的鄉愁(這一點甚至根本不正確),而是根本無法獲得本該屬於她的經歷經驗,本該是母語的蒙古語失去了,雖然有對蒙古文化無限的熱愛和嚮往,可畢竟是“外來客”,我的同胞能接納我嗎?不斷地尋找和反思,用一首詞來表達了她所有的感情,後面便成了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
|
|
|
(第
3
篇)
肖🐷 許辛龍
於 2024/2/14 上午 07:02:00
說: |
戀媽咪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