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張貼者: 穿著PraMa的石皮广林
時間: 2017/1/1 上午 11:48:00
標題: 20年前李遠哲廣設高中大學,現在變成教育大海嘯了!(別擔心,蔡英文還有一個多元性別蓄勢待發開始)
內容:
高教大海嘯這次真的來了

2017 01-01 04:11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虎年海嘯持續發威,2017年大學新生人數再探新低,教育部近日核定大專校院106學年度招生名額,包括一般大學、技專校院共減招9840人,近6成學校減招。

教育界預言已久的「高教一○五大限」,在年中大學考招錄取率和缺額率分創新高時,已得到充分驗證。最近,教育部公布明年大學減招名額和今年大學註冊率,更說明少子化浪潮所推動的高教大海嘯已經撲面而來,景象讓人怵目驚心。

面對少子化浪潮襲擊,教育部宣布明年有六成大專校院總計要減招一萬人,一四三個所系科停招,另有五十六個所系科則將消失。接著,教育部又揭露今年各校註冊率,除了十七所學校的學士班註冊率不到六成外,總共有一五一個所系科的註冊率掛零。而且,不僅一般印象中的末段技職校院數字難看,更顛覆大家想像的是,有六十四個碩博士班註冊率抱蛋,連台灣大學都有七個博士班招不到人。

碩博士班沒人讀,投射的是學術研究可能出現斷層,及產業結構變遷和高階人才出路不易。除此之外,減招與低註冊率的驚人數字背後,反映的是層出不窮的大學亂象,而私校尤甚。

學生來源大幅縮減,後段私校首當其衝,學校面臨生存危機,師生權益均受影響。在一些後段私校,不僅教師的研究費和鐘點費屢傳遭到剋扣,教師的研究與教學成果已不重要,招生與產學績效才是評量重點。相對的,學生的受教權也變得無足輕重,老師可能被迫跨領域開課,併科併班併年級上課時有所聞,既缺乏教學品質,更談不上學習成長。

事實上,少子化的淹水線上升速度越來越快,各大學無不掙扎求生,力圖轉型。但是,一些已進入「加護病房」的學校,仍用盡手段苦撐待變,堅不退場;如此,不僅踐踏了教師的專業尊嚴,也犧牲了學生的受教權,更浪費了教育資源與社會成本,還拖垮了高教體系與國家競爭力。

目前教育部核定各校減招的額度,其實趕不上少子化的速度。即使不減招,許多學校仍然招不到學生,而即使減招也無法挽救其遭到高教海嘯滅頂的命運。教育簡略公布各校註冊率,僅能提醒學生與家長在混亂的高教市場中謹慎選擇,卻不能保證他們不會誤踩「科系關門、學校倒店」的地雷。

關鍵仍在大學轉型與退場。一些後段私校轉型不力又拒絕退場,究其原委,除了教師退離與學生安置問題外,往往更涉及了學校的資產與土地利益。教育部前曾提出私校轉型退場「三箭」,包括訂定強制退場辦法、融資協助教師離退、及降低生師比,要讓有問題的私校不再硬撐下去。為加速私校退場,明年起還編列相關的基金預算。

但是,私校轉型退場,除了相關立法進度與實施時程令人關切外,在內容上,能否保障教師與學生的權益,能否照顧偏遠地區學子的需求,能否維持高等教育人文與理工類科的均衡發展,能否平衡轉型退場的適度誘因與私校公共性,能否避免假轉型之名行掏空之實,甚至能否加強監督防杜校產私產化的弊端,都是重大考驗。至於在執行上,未來輔導轉型的能力與強制退場的魄力,也都有待觀察。

在完成立法之前,至少應先力促各校校務、財務與招生、註冊等資訊的透明化,才是保障學生權益、避免他們誤觸地雷的必要措施。教育部以立法尚未完成為由,表示無法公布「輔導觀察」名單等更完整的資訊,但半遮半掩的混亂訊息,只會讓學生與家長更感不安,並增加未來學校被迫退場的善後成本。

廿幾年前教改廣設高中大學種下的因,造成當前高教大海嘯的果。當時的教改教父李遠哲迄今拒不認錯,不僅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甚至到現在還與李登輝相互怪罪教改失敗之過。但是眼前這波高教大海嘯的衝擊來得既迅又猛,當今的執政者與教育當局恐怕都沒有卸責諉過的空間。輔導大學轉型與退場,重塑高教體質與面貌,教育部必須加把勁了。


股票代碼
(第 1  篇)  於 2017/1/1 下午 04:37:00  說:

戳戳樂

(第 2  篇) truth  於 2017/1/1 下午 04:45:00  說:

國民黨的政策

(第 3  篇) 大漢兒女炎黃世胄  於 2018/6/7 下午 05:06:00  說:

嘻嘻嘻...




»»»點我了解《造生基abc》


本站是美國註冊之國際網址,相關報導內容謹遵美國法律並接受註冊當地法院之管轄。
文章發表時,即代表作者同意將出版利益贈與本網站。
總編輯24小時申訴:0927-78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