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張貼者: 阿套
時間: 2003/9/18 下午 03:27:00
標題: 分紅不紅,新貴不貴? 高科技人財富大縮水
內容:
分紅不紅,新貴不貴?

高科技人財富大縮水


2003年2月 CHEERS雜誌

文—盧智芳



時代真的變了。

過去科技新貴人人艷羨,年輕又多金的形象,更創造不少傳奇。誰會料到,有一天,
局面竟然逆轉?


受到質疑的身價

去年中,外資首先發難。引爆戰火的美林證券台灣策略分析師張惟閔,批判電子業分
紅入股「輕股東、重員工」,是造成外資撤出的主因。儘管後來引動不少科技業大老
出來解釋,他仍對這種偏頗不以為然。「就像出錢的人喝湯,不出錢的人吃肉,」張
惟閔鮮活地譬喻。

抱持同樣的看法,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謝金河則不斷在媒體跟企業家打筆戰。他甚至
認為,如果科技業不改變現行作法,「當市場開始覺醒,長期來講,電子股都會跌到
只剩10塊,」謝金河篤定大膽地預期。

本來是投資人與企業間的論戰,沒想到到了年底,竟擴大變成晶圓雙雄的意見交鋒。

去年12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對分紅入股「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批判,不但激發聯
電董事長曹興誠為文「為員工配股說幾句話」,更把爭議推向了最高點。

各方壓力下,這個實施長達20年的制度,終於首度有了鬆動的跡象:依證期會規定,
今年起,企業必須在財務報表上揭露員工分紅相關資訊,提供投資大眾公開檢視。

包括台積、聯電則都不約而同,在作法上有了調整。去年聯電首度對內發行員工認股
權證,台積電也從今年跟進,採雙軌並行。

長期以來,分紅入股被視為台灣科技業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手段,具有國際競爭優勢,
造就台灣的經濟奇蹟,就如同Nokia對於芬蘭這個國家的特殊意義。一批又一批的科技
新貴,也成為媒體歌頌的成功典範。

但未來,這群科技金童能否身價依舊?


刺眼的高報酬

昨是今非的最大癥結,就是現在從投資人的角度看,科技人領的高報酬顯得分外刺
眼。

謝金河舉最典型的股王聯發科為例,去年聯發科提撥1,805萬股做為員工紅利,但只配
給股東股票股利與現金股息各4元。如果按照去年增資前的股價314元計算,員工分紅
配股的市值不僅高達58億元,更佔稅後純益(67億元)的86.95%。

比照相同方式,有些公司,如晶豪科技、大立光電等,分紅甚至超越獲利總和。

除了金額龐大,令人咋舌,去年華碩調高員工分紅配股,卻只發給股東現金股利,雙
重標準也引發投資人強烈不滿。

當然,如何評估員工配股稀釋股東權益的程度,目前並沒有一致的標準。經營高科技
投資網站「23xx電子論壇」、網路中文公司創辦人李挺生就認為,員工領到股票,不
一定馬上變現,何況,當供給增加,價格下降,「邊際效用還會遞減」。分紅配股帶
給員工的效益,未必有想像中那麼驚人。

表面上看,這是場股東與員工的財富拉鋸戰。但謝金河進一步指出,投資人不甘於繼
續沉默,反映出台灣科技業已經走到了不得不轉型的瓶頸。

資本市場的壓力只是導火線,企業經營環境轉變,科技產業走向傳統化,才是真正驅
使昔日科技新貴必須褪下金童外衣的那隻手。


電子產業傳統化

九○年代,電子業動輒成長以倍數計。就算給員工高配股,股票除權後也能馬上填權。
「股東只在乎賺差價,相對不覺得被剝奪,」謝金河說。但眼前少了相對應的成長力
道,股價一除權就填不回來,企業繼續對員工慷慨,「股東等於承擔非常大的風
險。」

當全世界都面臨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的問題,台灣廠商熟稔的遊戲規則——降低成本搶
佔市場,也在承受極限的考驗。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向來高毛利的主機板業,今年都
因為流血殺價競爭,毛利率陡降到1成。

於是高成長、高獲利再也不是全體電子業的保證。若看1月20日的收盤結果,電子類股
中,只剩7家能維持百元以上的水準。大部分公司都從雲端掉進泥淖,有24家股價甚至
不到面值,加入「水餃股」陣容。

趨近成熟的個人電腦周邊產業,成長壓力更大。最近幾年,宏碁毛利率都不到10%,
「高科技已經是傳統的辛苦行業了,」宏碁人力資源總處總監游英基坦率地形容。

即使最上游的IC設計業仍能一枝獨秀,仍然要克服從「小而美」走向「大而強」的
階段性挑戰,創造超額利潤愈發困難。「賺錢公司愈來愈少,檯面下倒掉的公司會更
多,」一位業界人士形容淘汰賽的慘烈。

當整體產業無法再輕易提供社會大眾利益共享的榮景,所有爭議都跟著重新浮現。科
技人該值多少身價?分紅入股所得,應該課稅嗎?《天下雜誌》網路論壇上,「分紅
公平嗎?」引發激烈的辯論。「難道別的行業工作就不辛苦嗎?就對台灣沒貢獻
嗎?」一則讀者留言尖銳地反問。

另一位讀者更尖酸地說,「企業壓低工程師薪水,以10元股票分紅,讓員工在股市獲
得利潤,成為千萬身價的科技新貴,事實上是讓投資人替企業養員工。」

事實上,過去風光不再。許多身在其中的科技人,的確深深感到衝擊。

「我已經後悔進入電子業!」一位工作10年的電腦大廠經理不甘心卻誠實地說。他所
屬的公司,股價在7、8元間徘徊,眼前看不到爆發力。他一度想跳到傳統產業,又放


股票代碼
(第 1  篇) 股海浮沉  於 2003/9/18 下午 03:42:00  說:

阿套,謝謝!

(第 2  篇) 阿套  於 2003/9/18 下午 03:51:00  說:

偶還以為很少人看偶的東東說

(第 3  篇) 蓋世豪俠  於 2003/9/22 下午 11:17:00  說:

謝謝!!
推~ ~ ~ ~ ~


(第 4  篇) 是嗎?  於 2003/9/22 下午 11:36:00  說:

(中央社新竹市二十二日電)竹科工程師在最近幾年成了台灣新貴階級,豐富的配股與收入羨煞不少人,新竹地區的建商看準了竹科需求,最近幾年推出許多高價位的房屋,一位在科學園區一家半導體公司任職的工程師,為了搶購一間別墅,今天中午就捧了一千萬元的現金到工地,順利訂下這棟房子。 廣 告





(第 5  篇) 阿套  於 2003/9/24 下午 02:39:00  說:

看狀況吧



瑞昱的凱子!!

【談曉泉╱新竹報導】科技新貴真的是「錢多多」,景氣的燕子也真的飛回來了。一名任職於瑞昱半導體的工程師昨天抱著一千萬元現金,與另一位科技新貴搶購一棟總價四千五百萬元的豪華別墅,搶先下訂的年輕科技新貴,成功把別墅搶到手。



出手闊綽

詠倡建設公司在新竹縣寶山鄉推出了一個建案,其中有棟要價四千五百萬元的豪華別墅,新竹科學園區的工程師劉佳澧昨天抱著一千萬元現金,到工地下訂,建設公司派出保全員恭迎戒護,現場的接待小姐接過一整袋現金,忙著點數現鈔,數到手發酸地說:「從來沒看過、摸過這麼多現金!』

這位科技新貴是三十二歲在新竹科學園區瑞昱半導體廠擔任工程師的劉佳澧,他說:「是因為看中了寶山鄉這棟占地將近七百坪的豪華別墅,符合自己希望有廣闊空間的需求。」

劉佳澧表示,還有一個也在科學園區任職的科技人,也看中這棟別墅,有意和他搶購,競爭下,詠倡建設公司的老闆古棟文開條件說,誰先帶一千萬元現金來簽約,就可以成為屋主。


建商否認退佣一成

劉佳澧說,他很喜歡這棟別墅,所以拿出五、六年來在瑞昱公司配股的積蓄,再得到爸爸、媽媽、外公贊助,湊出一千萬元現金,順利成為豪華別墅的主人。

劉佳澧昨天事先向建設公司表明要去付一千萬元現金,為求安全,建設公司上午特別派保全人員一路戒護帶著巨款的劉佳澧到工地。

依照房地產業的慣例,劉佳澧願意曝光擔任建商活廣告,建商會以總價退給劉佳澧一成至一成五的折扣,不過詠倡建商否認有退佣一事。

劉佳澧說:「我雖然月薪只有五萬多元,但是公司配股豐厚,每年都可以分到兩、三百萬元的紅利,六、七年來合計已超過千萬,加上股票操作順利,手頭非常寬裕。」


豪華裝潢配佣人房

詠倡建設賣給劉佳澧的豪華別墅是棟兩層半建築,室內建坪共一百五十坪,屋外庭院約六百坪。兩公尺四十的高度、一公尺四十五寬度的超大鋼門;屋頂採一體成型的大片斜瓦,展現歐式風格;一樓共四十五坪,包括客廳、廚房、孝親房、連佣人房都準備好了。

廚房採人造石檯面,貼上實心木面板,搭配歐化廚具,整個廚房的設備造價至少二十五萬元;衛浴全套德國進口的VB馬桶、浴缸、盥洗設備,整體建材至少都在三十萬元。

屋內有六間寬大房間地板石材都是進口貨,整個豪華別墅區的建築基地五千四百六十六坪,只規劃出三十九間獨棟雙併的百坪大別墅,最便宜的一棟也要一千三百多萬元。


瑞昱年分紅近三百萬

身價不凡

【陳建彰╱台北報導】科技人抱現金買別墅,讓外界再度對科技公司員工分紅備感興趣,根據計算,去年科技業員工紅利以晶豪科平均可分三千兩百五十八萬元最多,成為名符其實的「科技新貴」,羨煞不少平凡老百姓。

拜近期股市行情反彈之賜,電子科技新貴的身價也同步回升,隨著今年員工紅利陸續發放後,不少電子業員工動輒可領到百萬元以上的分紅,令傳統產業自嘆不如。


台積電今年較遜色

至於抱千萬現金買豪宅的工程師,所任職的瑞昱,去年平均每位員工的分紅逾兩百八十萬,名列七大高電子股分紅的第七名。
至於晶圓代工產業龍頭台積電今年員工只能分配到近七十萬元紅利,相較於IC設計業的高紅利,明顯遜色。







股票代碼
(第 6  篇) peter-wang  於 2003/9/24 下午 04:43:00  說:

推!~~

(第 7  篇) 阿套  於 2003/9/24 下午 05:07:00  說:


6年級生 卡債欠最多


記者單小懿/報導
2003/09/24

--------------------------------------------------------------------------------

信用卡循環餘額節節高升,誰是主力大戶?正是6年級生!根據主要發卡銀行的資料統計,20到30歲的6年級生,平均每卡循環餘額將近5萬元。若以現在平均每人持卡5到6張計算,每人積欠的信用卡卡債已經逼近30萬元;而少數個案的代償金額更高達100多萬元!

聯邦銀行8月底的統計資料顯示,該行20到29歲持卡人動用循環利率的金額,平均每卡4.7萬元,居所有年齡層之冠;30到39歲持卡人平均每卡循環金額大幅降到3.3萬到3.4萬元間,而且年齡越高,循環金額越低。

該行表示,以目前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來說,即便找不到工作,如果信用卡還沒到期,額度就來不及調回財政部規定的2萬元,所以信用額度一般約在5萬元,因而也成為在沒有收入狀況下,擴張消費的主要管道。至於動用循環利息的持卡人,多半會使用信用額度的8到9成,都逼近刷爆邊緣。

另根據中國信託8月份統計資料顯示,該銀行到8月底為止,總循環金額 (不含預借現金)為新台幣480億元,其中25到34歲持卡人動用循環金額高達4成,約為192億元,為各年齡層之冠。另外再以性別來看,男、女動用循環利率比為51比49,可見並無性別之分;若以教育程度來分,高中畢業持卡人為動用信用卡循環餘額的主力;大體來說,南、北持卡人的動用情況相去不遠,不過以大台北地區為主,台北縣、市持卡人的循環利率貢獻度佔3成,為全國之冠。

這還是單一銀行或單張信用卡的卡債情況,近3年迅速發展的多張信用卡餘額代償業務,可就更能看出6年級生卡債累積多驚人。

友邦信用卡公司表示,無論畢業後有沒有工作,6年級這群年輕餘額代償族,相較於其他年齡層,由於薪水少、信用卡額度偏低,代償餘額相對較低,不過也有極端個案,6張卡的代償總額已衝破100萬元。

再以平均值而言,每人代償卡債約4張卡、每卡金額3到6萬元,因此儘管號稱「較低」,每人平均代償額度也高達10幾萬元,若再加上最近金融機構狂推預借現金型的貸款,代償金額更達20萬元以上。該公司指出,3年前餘額代償業務剛開始時,平均代償金額約在7到8萬元,現在已呈倍數成長。






»»»點我了解《造生基abc》


本站是美國註冊之國際網址,相關報導內容謹遵美國法律並接受註冊當地法院之管轄。
文章發表時,即代表作者同意將出版利益贈與本網站。
總編輯24小時申訴:0927-78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