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張貼者: 木蘭
時間: 2023/1/29 下午 05:59:00
標題: 「供應鏈脫鉤」是廠商無法逃避的重擔
內容:
社論
2023.01.12

新年伊始,震驚產業界的新聞就如潮水般湧來,本報報導美國電腦品牌戴爾(Dell)通知供應商,希望到2024年停止使用中國製造的晶片,並且大幅減少在中國生產的其他零組件;另外一家電腦大廠惠普(HP)也正在評估將生產線撤出中國的可能。另外,中國組裝代工大廠立訊再下一城,傳出將與蘋果簽訂高階iPhone組裝大單,打破富士康獨家組裝iPhone Pro的格局。

戴爾、惠普、蘋果都是以終端消費市場為主,理論上並沒有國家安全與軍事衝突的顧慮,他們傳達的訊息極為清晰,雖然中美關係近期有顯著的改善,但是產業供應鏈脫鉤(SUPPLY CHAIN DECOUPLING)的腳步卻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全世界脫離世貿組織(WTO)建立的秩序,正在快速奔向雙供應鏈、甚至多條供應鏈的產業與貿易架構,地緣政治衝突迫使產業全面脫鉤,是所有企業決策者不可承受之重。

除了電子產業生產線的脫鉤,我們也觀察到,在根本沒有國安威脅的服飾、運動鞋類等消費品產業,也面臨脫鉤的考驗。2022年各跨國企業的財報即將陸續出爐,我們選取愛迪達、Nike以及多家跨國服飾業的營收報告可以看到,被稱為「國際品牌」的跨國服飾公司去年在中國業績紛紛出現重大衰退,曾經靠著中國市場獲得重大業績增長動能的愛迪達等,去年在中國的營業額竟然暴跌將近3成,相對的安踏、李寧等中國民族品牌則快速取代國際品牌的市場。

國際品牌在中國銷售大幅衰退,源頭可以推至2020年開始醞釀的新疆棉花事件,中國網民從2021年3月開始對H&M等國際品牌發起抵制運動,事件已經在媒體大幅報導,就不贅述,但是自此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業績就江河日下,2022年雖然有疫情清零封鎖造成的零售市場急凍,但是國際品牌從中國退卻,大陸民族品牌的興起,形成品牌脫鉤趨勢。

在脫鉤的大趨勢下,台灣廠商被迫放棄最有效率的生產模式,必須建立至少兩套的生產供應鏈,仁寶、緯創為了滿足戴爾、惠普需求在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耗費鉅資投資新廠,在財務、管理、人員上的成本都顯著上揚。全球被動元件MLCC(積層陶瓷電容器)龍頭日商村田製造所,除了完善中國新廠之外,也在泰國、菲律賓、與日本投資或者擴充新廠,供應鏈從最有生產規模的一條變成多條,以因應終端廠商的脫鉤要求。

還有,不只是中美地緣政治衝突,美國帶頭補貼新能源、電動車、衛星網路等具有未來性的產業,政策從傳統的開放美國市場、歡迎全球企業銷售,轉換成以巨額的財政補貼來扶植「本土企業」,拜登總統力推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給予「美國製」的電動車每輛最高7,500美元的巨額補貼,把歐洲、日本、中國製的電動車排除在外,已經引發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爭議。但是,德國做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在俄烏戰爭的能源轉換政策下,給予德國能源企業巨額補貼,也同樣違反歐洲共同體的開放原則,將非德國企業排除在外。各國政府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產業補貼,迫使業者必須在不同國家進行重複投資,類似台積電赴美設廠的無奈,成為各大企業無法逃避的負擔。

產業鏈全面脫鉤的趨勢,給廠商帶來的挑戰是全面的,從最源頭的原物料採購成本增加、零組件供應鏈時程拉長、運輸成本增加、勞工成本的大幅上升、或者難以找到有效率且穩定的勞工、多重供應鏈所必然發生的「長鞭效應」(Bluewhip Effect)下必然產生的庫存增加、連帶財務上流動資金調度的困難、以及以美國帶頭,各國政府越築越高的關稅與行政壁壘,每一個環節都同時指向「成本上升」、「管理困難」、「攤提折舊大增」等負面衝擊,還有,供應鏈整體成本上升、資源運用效率下降的結果,也將使得全球的通貨膨脹高居不下。

「脫鉤」將是2023年全球產業局勢的主旋律,所有生產要素的波動度都會增加,成本會上升、最終侵蝕企業的獲利,但是廠商在脫鉤洪流中沒有逆勢而為的選項,只能謹記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最強、最大的物種不會是最後的贏家,只有能夠不斷適應改變的物種才能生存(Only the fittest will survive)。


股票代碼
(第 1  篇) 木蘭  於 2023/1/29 下午 06:05:00  說:

大陸就把中國品牌的資訊商品.通通搬去墨西哥賣.

既然美國不進中國品牌.那就讓美國人自己到墨西哥去買.

反正你就記得.美股的股價跟本益比.全部腰斬.因為他就只值這個價.沒市場了.

成熟的產品也敢漫天要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