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貼者: |
木蘭
|
|
時間: |
2025/7/9 上午 04:07:00
|
標題: |
歐洲言論整治行動全面鋪開
|
內容: |
仇恨言論法律界定寬泛,加上社交媒體的興起,在歐洲催生了過度執法,導致一些言論發布者被罰款甚至判刑。
了過度執法,導致一些言論發布者被罰款甚至判刑。
2025年7月8日 13:00 CST Natasha Dangoor / Bertrand Benoit / Max Colchester
由於在X上發布的一條資訊,住在英格蘭中部的41歲保姆露西·康諾利(Lucy Connolly)已入獄超過330天。
去年7月,康諾利正在她開辦小型日托中心的家中,當時有新聞爆出,紹斯波特鎮三名年齡分別為6歲、7歲和9歲的女孩在一個舞蹈班被一名持刀男子殺害。
網上很快散布了虛假謠言,稱行兇者是一名穆斯林尋求庇護者——而他實際上出生在英國,父母是來自盧旺達的基督教移民。
康諾利有一個12歲的女兒,還有一個幾年前在蹣跚學步年齡夭折的兒子,她的丈夫當時是他們所在郡的保守黨議員。那天晚上,康諾利向自己的6,000名粉絲髮出了一條措辭憤怒的資訊:
「立即大規模驅逐。我才不管呢,乾脆把那些住滿混賬東西的該死酒店全都燒掉。順便把那些奸詐的政府和政客也一起帶走。一想到這些家庭現在將要承受的痛苦,我就感到生理性噁心。如果這讓我成了種族主義者,那就這樣吧。」
幾小時後,她在冷靜下來並遛完家裡的狗之後,刪除了這條帖子。該帖已被轉發940次。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對此次襲擊事件的憤怒和網絡上的不實資訊引發了持續多日的騷亂,其中包括幾起抗議者試圖縱火焚燒尋求庇護者所住酒店的事件。
康諾利因發布意圖煽動種族仇恨的內容而被判處31個月監禁。她的上訴被駁回。她的刑期比許多因砸車等刑事毀壞行為而被判刑的騷亂者還要長。「露西因為一條推文坐牢的時間比一些戀童癖和家庭暴力施虐者還長,」她的丈夫雷·康諾利(Ray Connolly)說。
康諾利案正在推動英國一場關於言論自由的辯論,這場辯論也在整個歐洲上演。雖然美國《第一修正案》(First Amendment)規定國會「不得制定任何法律」來限制言論自由,而且仇恨言論通常受到保護,但歐洲各國政府卻沒有受到如此多的限制。在曾遭納粹大屠殺創傷的歐洲大陸,定義鬆散的仇恨言論法和社交媒體的興起,為當局打擊那些被視為煽動麻煩的人創造了沃土。幾乎每周都會傳出執法過當的事例。
一名德國右翼記者在網上發布了一張該國內政部長手持標語的偽造圖片,標語上寫著「我討厭言論自由」,隨後他被判處七個月的緩刑。一名女子因發布了給政客畫上希特勒式鬍子的圖片並稱某部長為恐怖分子,而被罰款約690美元。
在法國,一名女子因向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豎中指而被拘留23小時。(她在辯稱自己是向空中豎指而非直接指向馬克龍後被無罪釋放。)在近年發生一系列焚燒《古蘭經》(Quran)事件並引發憤怒回應後,丹麥通過了一項禁止「不當對待」宗教文本的新法律。由於兩名男子被控在一個民間節日上面對觀眾焚燒《古蘭經》,一場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庭審在5月份開庭。
上周,在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Glastonbury music festival)期間,英國又出現了一起引發爭議的事件,英國二人組合Bob Vylan帶領人群高呼「處死,處死IDF」,IDF是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的英文首字母縮寫。警方已就這些言論是否構成仇恨犯罪展開刑事調查。該樂隊表示,他們不主張任何群體的死亡,但「我們支持拆除一個暴力的軍事機器」。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像康諾利這樣的案件就是包括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內的特朗普(Trump)政府嚴厲批評歐洲政府限制言論自由的原因。特朗普政府還把矛頭對準了歐洲監管網絡內容的法律,這些法律讓X等美國科技公司負責確保某些類型的有害材料不被發布。美國國務院表示,這類法律正導致一個「全球審查工業複合體」。
歐洲的溫和派人士表示,大多數形式的言論仍然受到保護,並指出美國在保護言論自由方面也面臨來自左翼和右翼的挑戰。他們指出,特朗普總統及其政府也曾打壓他們不贊成的言論,包括以抗議或撰寫評論文章為由而拘留外國學生,以及對媒體機構提起誹謗等訴訟。但許多溫和派人士也承認,歐洲可能做得有些過火了。
「嚴重冒犯性」 曾在2018年幫助推動廢除愛爾蘭褻瀆法的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教授戴維·納什(David Nash)說,近年來在歐洲,鐘擺已「更多地擺向限制言論自由」。納什說,社交媒體不僅是個人傳播觀點的媒介,還會觸及各種可能被冒犯的人,這讓歐洲當局陷入兩難。
2023年,英國警方依據相關法律共逮捕了12,183人,平均每天33人,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58%。這些法律規定,通過公共通信網絡發表具有「嚴重冒犯性」言論或分享「不雅、淫穢或威脅性」內容屬非法行為。
英國全國警察局長理事會(National Police Chiefs’ Council)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警官們並非試圖「審查政治觀點」,而是為了保護公眾,並稱,「在每一項決定中,我們都必須在言論自由權和打擊犯罪權之間取得平衡。」
批評人士說,警方很難界定何為不雅或淫穢。在英國,一名女子最近因車尾保險杠上貼有含髒話的貼紙而被起訴。
「情況會變得更糟,」言論自由聯盟(Free Speech Union)的創始人托比·揚(Toby Young)說。該組織為多個國家因言論自由問題被捕的人士提供法律辯護資金。過去一年,該組織的付費會員人數幾乎翻了一番,達到25,000人,這些資金被用來為像哈米特·科斯昆(Hamit Coskun)這樣的人辯護。
科斯昆是一名出生在土耳其的無神論者,他今年2月份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他將在土耳其大使館前焚燒一本《古蘭經》,以抗議土耳其政府向伊斯蘭主義傾斜。在科斯昆點燃這本書並高喊「伊斯兰教是恐怖分子的宗教」後,他遭到一名持刀男子和一名路人的襲擊。他被送往醫院,隨後被捕。
在英國,焚燒宗教文本並不違法。但一家法院在6月份裁定科斯昆犯有「出於宗教動機擾亂公共秩序」罪,並處以325美元罰款。法官在裁決中說,科斯昆的行為通過激怒他人攻擊他而導致了騷亂——批評者稱這一裁決相當於指責受害者。在為自己辯護時,科斯昆要求法庭考慮,如果他在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前焚燒一本《聖經》,是否也會被起訴。
資深人權活動家彼得·塔切爾(Peter Tatchell)最近被倫敦警方逮捕,原因是他在一次親巴勒斯坦的集會上舉著一個標語,標語上批評以色列的加沙行動,同時譴責哈馬斯綁架、折磨和處決了一名在加沙抗議該激進組織的22歲青年。警官告訴塔切爾,他的標語構成「帶有種族和宗教加重情節的破壞和平行為」。
德國政界人士的應對之策是,加強了一項鮮為人知的20世紀50年代的法律,該法律禁止誹謗政治家。該法降低了起訴侮辱公職人員罪的門檻,這項罪行最高可判處五年監禁。幾年之內,一項原本籍籍無名到大多數德國人都不知道其存在的法律條款,已成為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言論管制工具。
現在,非政府組織在互聯網上搜尋仇恨言論的實例,而德國政府部長們則花錢請公司舉報針對他們的侮辱性言論。在線服務公司SoDone承諾「打開Twitter時不再讓你起雞皮疙瘩」。
SoDone的創始人弗蘭齊斯卡·布蘭德曼(Franziska Brandmann)說,創辦該公司的最初動力來自於與一位學者的交談,這位學者在受到親克裡姆林宮賬號的仇恨運動攻擊後,停止了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戰爭的批評。
布蘭德曼說:「如果你信奉言論自由,而像她這樣的人卻因為受到如此嚴重、系統性的騷擾和恐嚇而考慮退出公共討論,那麼顯然是出了問題。」
去年3月,當過兵的64歲退休卡車司機斯特凡·威利·尼霍夫(Stefan Willi Niehoff)轉發了一張他在X上看到的圖片,圖片上是時任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並配有文字「Schwachkopf Professional」,意為「職業白痴」,這是對化妝品品牌施華蔻(Schwarzkopf Professional)商標的惡搞。然後他就把這件事忘了。
幾個月後,尼霍夫在一天早上6點15分被門鈴聲吵醒,兩名便衣警察要求搜查他的家。
他說:「起初我以為是我兒子淘氣惹了什麼禍。」然後他意識到警察是來找他的。他把自己的平板電腦交給了警察。
檢察官後來撤銷了關於哈貝克帖子的案件,但因他們發現的其他材料而起訴了尼霍夫,包括五次不同的轉發和一條推文,他在其中使用了納粹時代的圖像來評論時事。尼霍夫的律師馬庫斯·普雷策爾(Marcus Pretzell)說,這些帖子都意在諷刺。例如,在天主教會呼籲選民抵制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AfD)後,普雷策爾發布了一張神職人員行希特勒禮的圖片,他想以此評論他所認為的教會的虛偽。
一家法院在4月份對尼霍夫處以約1,550美元的罰款。6月,一家上訴法院將罰款數額降至約971美元,但維持了對部分罪名的原判。尼霍夫的律師表示,尼霍夫將再次對該判決提起上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