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篇)
AI利多
於 2025/9/11 下午 12:53:00
說: |
AI基建缺綠電 7842天能綠電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6994富威電力 7740熙特爾 6806森崴能源
|
|
|
(第
2
篇)
旺旺
於 2025/9/12 上午 08:22:00
說: |
蔡明彰 綠電能源獲利王6873泓德能源買多上300 拿下國泰台積電綠電出貨,挪威主權基金大買利多,華城 士電 中興電也將補漲。威剛 群聯 雷虎 廣明 為升波段看好
|
|
|
(第
3
篇)
.
於 2025/9/12 上午 08:24:00
說: |
。
|
|
|
(第
4
篇)
888
於 2025/9/13 下午 10:03:00
說: |
4585達明董座:機器人及自動化為剛需 廣明 廣達 廣宇
2025.08.22
達明機器人董事長何世池21日在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時指出,機器人及自動化為剛性需求,「人形機器人」更是所有機器人廠商的終極夢想,隨著AI、大語言模型學習,可以克服傳統機器人沒有辦法做到的,未來可預期機器人可以因應變化多端的環境。
達明此次參展的最大亮點為展示國人自行研發的第一款輪式人形機器人TM Xplore 1,主要設計核心為實用與安全性,輪式設計相較於雙足的人形機器人更高效能,且能投入產業任務,輪式結構具備高穩定性,可避免雙足重心不穩而帶來的風險。
TM Xplore 1開發計畫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在既有協作型機器人技術上,結合運動控制、關節設計與AI大腦等基礎,延伸至人形機器人的產品。
TM Xplore 1預計2026年,投入策略性合作夥伴應用場域,目前已有不少業者表達興趣,屆時將透過蒐集大數據並分析,推出各種情境適用的泛用型的功能。由於這是MIT(Made in Taiwan)首款人形機器人產品,屆時也會與各個研究機構合作,合作開發各項AI應用及技術。
何世池表示,人形機器人這是機器人廠商終極夢想,可是現階段尚有許多挑戰。目前AI大腦發展快速,但是硬體如馬達、減速機進展卻不如AI快速。以達明而言,初期人形機器人仍會以工業應用為主。
達明協作型機器人手臂,全球出貨量累計達1.8萬台。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達明以IT思維為主,將AI演算法、視覺辨識功能整合於硬體,這是與競爭對手最主要差異化。
看好製造業將工廠移到美國及墨西哥,達明繼在美國成立訓練及服務中心後,墨西哥市場亦會跟進。
達明機器人目前美國占比約5%,受關稅及匯率影響不大。若以產業別來看,半導體產業的占比達25%。
達明第二季因關稅及匯率衝擊,每股稅後淨損0.33元,累計前七月營收10.06億元,年增16.61%,累計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0.4元。展望後市,何世池表示,下半年表現將優於去年同期
|
|
|
(第
5
篇)
一路發
於 2025/9/14 下午 10:08:00
說: |
黃清照 4583台灣精銳、貿聯波段好 6869雲豹能源 6873泓德能源 7842天能綠電 辛耘 威剛 都看好補漲買多
|
|
|
(第
6
篇)
888
於 2025/9/15 上午 06:03:00
說: |
4968立積 北美CPE專案下半年出貨;車用有望逐季成長 下半年具多項成長動能
2025/08/04
射頻前端晶片設計廠立積(4968)受惠歐美電信業需求回升,部分客戶端設備(CPE)專案將於2025年下半年出貨,同時車用產品有望逐季成長,立積表示,下半年具備多項成長動能,預期整體營運成長性佳。
針對歐洲與美國的CPE市場,立積日前於法說會中表示,下半年整體需求預期將優於上半年,其中美國方面,已經與部分客戶完成案子的簽訂,相關出貨將於下半年陸續展開。在歐洲市場,立積指出,預期下半年將比上半年成長15%。
中國市場方面,立積表示,中國市場仍競爭激烈,Wi-Fi 7與Wi-Fi 6在產品價格上仍有一定落差,中國對價格高度敏感,消費者傾向於Wi-Fi 7的價格與Wi-Fi 6接近,例如僅願意多付20~30%的價格差,這是目前成長較為緩慢的主因。
不過預期下半年會有一波Wi-Fi 7的促銷活動,可望藉由拉近與Wi-Fi 6路由器的價格差距,應能有效刺激需求回升。
針對主力的Wi-Fi產品的成長動能,法人認為,北美電信產業歷經多季度的庫存調整後,需求緩步回溫,並開始導入升級至Wi-Fi 7方案的CPE產品,而立積的Wi-Fi 7產品性價比優於美系同業,因此Wi-Fi 7市佔率有望較Wi-Fi 6提升。
立積高層則預期,Wi-Fi 7滲透率預期可達三成,而Wi-Fi 6約為四~五成;Wi-Fi 5與Wi-Fi 4的比重則將持續下滑。未來Wi-Fi 7在出貨量方面,也有望於明年正式超越Wi-Fi 6。
至於車用產品方面,立積表示,車用產品目前已持續出貨至歐洲、美國、日本與韓國車用品牌,就目前觀察,車用市場整體景氣仍不算太好,但因公司在車用產品中的技術層級屬於較低位階,目前仍維持一定的成長速度,預期每一季仍有約2~3%的成長率。
|
|
|
(第
7
篇)
888
於 2025/9/15 下午 08:19:00
說: |
強韌電網、AI需求帶動 重電四雄內需訂單滿手 士電(1503)、中興電、華城 亞力
2025/08/10
夏日用電高峰來到,加上中南部風災、水災等災情催生後續重建商機,又有台電強韌電網加速執行等利基,重電四雄包括士電(1503)、中興電、華城及亞力內需訂單滿手,今年前八月合計就取得逾百億元的台電訂單量。
統計政府公開招標案件,士電今年以來就拿下至少45筆訂單,合計金額逾86億元以上,中興電則拿下約52筆,訂單量逾47億元,華城及亞力也分別都分別拿下數十億元的訂單量。
重電業迎來百年榮景,近年業績逐年成長,且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基建設施、AI資料中心建置、半導體擴廠強勁等四大利基下,未來營運有望全面看俏,重電業者指出,這一波對於電力設備的需求度至少長達十年,而為了因應龐大的商機,各廠亦積極擴增產能中。
除了重電四雄每月穩定交貨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的訂單,挹注營收外,中興電認為,未來還有台電能源開發計畫,2025年到2035年預計有7,889億元,預期將帶來龐大商機,而公司目前在手訂單393億元,預期今年再爭取台電、水力抽蓄發電設備、離島發電、儲能工程、一般民間電力事業等訂單。
法人認為,近年重電業者積極擴廠,優化產能,預期未來在產能陸續開出後,營運有望持續走高,另外,下半年台電拉貨回溫、海外市場復甦,加上台電資本支出成長帶來穩定營收貢獻,看好中興電作為台灣唯一高壓GIS廠商可明顯受惠。
士電表示,台電強韌電網計畫、綠能、AI資料中心,加上產業AI化,都帶動電力需求強勁,電力設備需求暢旺,海外方面,美國同樣在基礎建設、AI及能源發展下,都帶動重電拉貨,相當看好未來十年重電產業發展。
亞力指出,下一波趨勢將會是AI資料中心,因其需要龐大電能支撐,在電能的供應、傳輸皆需要更多的變電所的GIS及變壓器予以保護,相當看好AI科技商機
|
|
|
(第
8
篇)
888
於 2025/9/16 上午 05:42:00
說: |
台積電魏哲家喊「綠電有多少買多少」 6873泓德、6869雲豹 搶攻能源商機
2025/09/01 遠見
「綠電有多少,我們就買多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這句話,不只讓能源業者熱血沸騰,也讓資本市場聞風而動。當AI與晶片將用電需求推向高峰,綠電不再只是環保選項,而成為企業存活的基本配備。 這場由護國神山領頭的能源轉型浪潮,不只讓售電平台像天能綠電一掛牌就暴漲274%,更讓泓德能源旗下星星電力趁勢推出AI電力代操平台「Power Bank」,全台買電、賣電、存電之戰,煙硝味十足。
「綠電有多少,我們就買多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6月在股東會上這一席話,引發市場關注,即便綠電成本高昂,他仍直言:「我們公司很會賺錢,會在環保上盡一份心力。」
魏哲家對於取得綠電的決心不言而喻,在AI熱潮推波助瀾、晶圓代工戰火升溫的時刻,台積電對綠電的執著,堪比護國神山對晶片的投入。
台積電對再生能源的投入早已有跡可循。2023年,台積電將RE100目標從原訂2050年提前至2040年,並推動長達20年、總量達200億度的聯合綠電採購計畫,替供應鏈打通綠電任督二脈;早前,台積電海外據點早已實現綠電100%使用,公司整體在2024年的綠電使用比重,也跨越14%門檻。
然而,在綠電之路上,台積電走得吃力。儘管連年加碼,使用占比從2021年的9.2%,一路提升至2023年的11.2%,卻仍遠低於同業,像是三星的36%、英特爾的逾九成。業界直指,癥結不在企業不願花錢,而是「台灣綠電不夠」,即便再有錢,也買不到。
能源局資料顯示,台灣2024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21GW,占比僅13.3%,距離「2025年達成綠電占比20%」的政策目標,已明確跳票,延至2026年。台積電雖曾評估自建電廠,卻受制於法規難行,只能寄望政策鬆綁。
當晶圓製程進入3奈米時代,綠電已非錦上添花,而是產業續命關鍵。在淨零碳排與國際供應鏈壓力下,台積電的綠電焦慮,正是全台產業的縮影。但,也因為全民瘋綠電,能源產業再度引發話題,資本市場近來更是消息不斷,亮起一盞盞「綠電指標明燈」。
圖/綠電不再只是環保選項,而成為企業存活的基本配備。取自星星電力官網 掛牌飆漲274%,天能綠電搶進「能源界撮合王」 隨著企業對綠電需求湧現,售電市場迎來百家爭鳴時代,綠電媒合平台的價值也水漲船高。6月10日,雲豹能源旗下的天能綠電登錄興櫃,當天一開盤就火力全開,每股從掛牌價80元一路飆上299元,漲幅高達274%。
這家公司是雲豹旗下首家叩關資本市場的小金雞,2021年成立以來,專注打造快速又彈性的綠電媒合平台,並已與日月光、美光、Gogoro、玉山金控等指標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穩居全台綠電交易龍頭。
根據能源署資料,天能綠電2024年以7285萬度轉供交易量穩坐民營售電業第一,轉供據點超過500處,營收也隨之大躍進,全年營收突破10億元、年增率高達338%,2025年首季營收再攀3.86億元、年增70%,顯見企業綠能轉型動能正旺。
面對市場熱度升溫,董事長廖福生強調,天能是集團整合再生能源價值鏈的關鍵推手,未來將持續擴大布局,為股東與社會創造長期永續價值;他也提到,天能將聚焦中小型案場,開發、碳權與永續報告整合服務。
打造「最會賺」的綠電配置,星星電力啟動IPO 不僅天能卡位綠電市場黃金交叉點,雲豹的主要競爭者泓德能源,也是動作頻頻。
當綠電變成企業搶破頭的資產,誰能幫企業把手上的電「存得好、賣得巧」,就成了能源市場上的新贏家。泓德能源旗下的星星電力,正以「電力界的金融科技」姿態,搶進這場能源新賽局。
星星電力首創Power Bank模式,成泓德能源海外拓展的核心事業。左起星星電力總經理關婷怡、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郭逸攝 星星電力7月3日宣布全新營運模式「Power Bank」正式啟動,結合AI演算法、金融邏輯與電力代操的智慧電力平台,一站包辦發電、售電、批發與交易管理,為企業量身打造「最會賺」的綠電配置,翻轉傳統能源業者的角色定位。
星星電力並非紙上談兵,早在5月就完成與集團關係企業「星佑能源」的策略合併,並正式啟動IPO計畫,預計2026年登錄興櫃、2027年掛牌上市。法人透露,星星電力2024年營收已突破10億元,今年有望翻倍上看20億元,每股獲利挑戰「一個股本」,成為泓德能源下一隻小金雞。
星星電力目前自持與外購綠電合約總容量已達828MW,預估2027年將突破1.5GW,其中自持516MW,並佈局日本、澳洲、台灣三地。與日本Brawn Capital合作的北海道500MW儲能案場更預計今年第四季上線,一年可貢獻12億日圓收益。
除了售電,星星電力的交易代操與表後儲能服務也快速擴展,並導入自研「Star Trade」平台,主打模組化、國際化、彈性高,可跨足容量、現貨、調頻等五大電力市場。董事長周仕昌指出:「我們不只是賣電,更幫企業變現電力資產。」
台積電「有錢也買不到綠電」的焦慮依舊,凸顯台灣能源供給的遲滯與制度的瓶頸,這波浪潮也讓能源業者一一躍上資本市場的舞台。當電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資產,誰能把電「用得巧、賣得快、賺得穩」,誰就贏下這場看不見的能源戰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