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篇)
888
於 2025/10/21 下午 11:22:00
說: |
綠電憑證累計發放980萬張 估2026綠電交易突破百億度大關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森崴能源
2025/09/28
「綠電身分證」再生能源憑證(T-REC)發放張數逐年跳躍式成長,截至目前累計綠電憑證發放張數約980萬張,相當於98億度綠電,明年可望突破百億度規模大關。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今年前9月已發放約245萬張再生能源憑證(T-REC),相當於24.5億度綠電,迄今累計發放再生能源憑證約980萬張,相當於98億度綠電。
觀察綠電憑證發放概況,2017年至2019年新增憑證張數都在五位數,2020、2021年新增憑證張數擴張至六位數,以十萬為單位,自2022年以來年年新增張數是以百萬張為單位,去年全年發放約320萬張。
綠電轉供交易概況上,經濟部指出,綠電轉供自2020年起有統計資料,2020年至2021年間交易量成長165%,2022年至2024年每年成長超過50%,甚至出現逾60%的成長幅度。
台電表示,未來預期光電大型案場、離岸競價及區塊開發風場將直接進入市場售電予用戶,不再躉售台電,2024年綠電轉供度數已達30億度,相較2023年的17億度,成長7成以上,預計今年將達50億度,2026年起更上看有百億度規模,呈持續成長趨勢。
|
|
|
(第
2
篇)
旺旺
於 2025/10/22 下午 02:01:00
說: |
蔡明彰 綠電能源獲利王6873泓德能源買多上300 拿下國泰台積電綠電出貨,挪威主權基金大買利多,華城 士電 中興電也將補漲。威剛 群聯 雷虎 廣明 為升波段看好
|
|
|
(第
3
篇)
888
於 2025/10/23 下午 12:46:00
說: |
4585達明機器人 2025業績看增二成 2026業績也將維持相似增幅 廣明 廣達
2025/09/27
廣達集團旗下「台灣最純機器人股」達明 (4585)昨(26)日以238元掛牌上市,不畏台股大盤逆風,最高漲至499.5元,終場股價收在493元,上漲255元、漲幅逾107%,開啟蜜月行情。
展望後市,達明預估今年第4季營收優於第3季,2025全年業績相比去年可望年增兩成,2026年業績預期也將維持相似增幅。
達明為全球前三大協作機器人廠商,主要市場涵蓋日本、歐洲及北美。近期美國商務部近期啟動對機器人、工業機械等產品的進口國安調查,達明目前主要生產據點在台灣,釋出審慎評估在美國建立第二生產基地的可能性。若在美洲設立據點,可能在墨西哥或美國,不排除單獨設廠或與廣達集團既有工廠合作,最終仍要看美國政府調查結果而定。
達明董事長何世池指出,達明重點在提升競爭力,廣達集團在美國持續布局,達明會視整體市況需要,不排除在美國擴展生產線,關鍵還是產品附加價值,生產機器人廠房面積需求不大,也能以機器設備生產。達明未來持續深化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拓展海外市場,打造台灣機器人品牌。
目前國際間協作機器人龍頭為UR(Universal Robots),日商發那科(FANUC)、達明緊跟其後,三家廠商在美國本土皆無設立生產據點;換言之,若川普政府對機器人新增關稅,三家業者競爭起點相同。
在營運方面,達明今年8月營收1.62億元,月增41.2%、年增74.4%,為單月歷史第三高;累計達明今年前八個月營收達11.69億元、年增22.2%,同期新高。
展望後市,達明預估今年第4季營收將優於第3季,預估今年全年業績相比去年可望有兩成年成長;展望2026年,達明目前預期仍將維持成長態勢,增長幅度則會與整體協作機器人產業趨勢相似,估至少有二至三成以上增幅。
|
|
|
(第
4
篇)
888
於 2025/10/25 下午 10:39:00
說: |
威剛:市況好到讓人頭痛 記憶體業數十年來首見盛況 南亞科 3135凌航 宜鼎 群聯 鈺創 十銓
2025/10/14
台灣最大、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昨(13)日表示,現在記憶體市況「好到我們很頭痛」,主因供貨不足,大家都惜售。尤其當下出現DDR4、DDR5、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和固態硬碟(SSD)同步缺貨,是他投入記憶體業數十年來首見的盛況。
陳立白以「上游的米缸已經見底」來形容現在記憶體一貨難求的狀況。他說,近期記憶體價格漲勢凶猛,是因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跳下來搶貨,威剛現在手握高達100多億元庫存,營運有望持續向上,並且以朝建立200億元以上庫存為目標。
威剛昨日召開以世界棒球12強台灣隊奪冠的真實故事取材電影「絕勝」開拍記者會,陳立白出席並受訪,暢談記憶體市況。
陳立白說,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停產DDR4,使得DDR4供應量愈來愈少,供需缺口持續惡化,產品價格漲幅也將居記憶體之冠,其次為DDR5。他預估,DDR4這波供需失衡將延續兩年。
NAND方面,陳立白直言:「今年確定短缺,並一路缺到明年上半年。」他分析,NAND供應鏈結構比DRAM複雜得多,尤其現階段硬碟大廠產能減少,導致固態硬碟替代效應明顯,加上傳統硬碟與固態硬碟單位成本差距收斂,傳統硬碟廠轉為「接單才生產」,更放大NAND需求。
陳立白指出,今年第4季記憶體上游庫存將見底,整體水位降至約二周,是十多年來非常罕見的狀況。
|
|
|
(第
5
篇)
888
於 2025/10/27 上午 05:27:00
說: |
4968立積 2025年業績挑戰四年高 WiFi 7出貨強業績增長對毛利率增 車用出貨給歐美
2025/10/22
射頻IC廠立積(4968)尚未公布第3季財報,不過法人估計,公司上季應會順利單季轉盈,加計本季業績後,全年業績可望呈現連兩年回升的態勢,並站上四年來高點。
立積第3季業績小增,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8.09億元,年增1%。第2季雖然毛利率回到35%以上,本業獲利,但受業外影響導致單季虧損,上半年每股淨損0.04元。
立積上半年業績中,WiFi相關產品約貢獻八成多業績,以射頻前端模組(FEM)產品為最大占比,其次是天線開關。該公司目前業績兩大成長動能,主要來自WiFi 7 FEM,以及High Power PA產品。
立積的WiFi FEM產品中,現階段以WiFi 6規格業績最多,WiFi 7規格出貨動能頗強,相關業績持續增長,預期對毛利率將會有明顯幫助。立積先前指出,中國大陸市場對WiFi 7相關動能相對較弱,國際市場情況則大致符合原先預期。
在手機應用方面,立積先前提到,GPS L1/L5 LNA與FEM已開始出貨,GPS tiny size LNA也導入主要手機客戶,並開始量產。
另外,立積車用產品線已陸續出貨給歐美、日韓地區的車用品牌客戶,並爭取全球性客戶的導入設計。在雷達感測器業務方面,其5.8GHz 頻段雷達感測器持續出貨智慧照明及安全系統客戶,10GHz頻段雷達感測器在智慧家庭品牌成功量產,而8GHz UWB 與60GHz頻段雷達感測器測試階段也接近完成。立積昨(21)日股價上漲1元,收在150元。
|
|
|
(第
6
篇)
888
於 2025/10/27 下午 10:13:00
說: |
能耗革命 美國擴建電網勢在必行 重電四雄大利多 華城 中興電、士電 亞力 東元 大同
2025/09/24
輝達投資OpenAI千億美元,要打造用電量高達10GW(10億瓦)的AI資料中心;投資機構預期,2030年時,全球新增AI運算用電需求恐飆升至200GW,當中美國占五成,將使得美國用電荒加劇,牽動電網加速更新,引爆相關商機,台廠中,華城(1519)布局美國電網最深,受惠最大;中興電、士電及亞力也將大咬商機。
輝達估計,這次與OpenAI合作打造10GW的AI資料中心,相當於800萬戶家庭用電量或10座核反應爐的輸出功率。業界以2030年美國用在AI資料中心電量高達100GW估算,等於8,000萬戶用電量或100座核反應爐的輸出功率,凸顯AI資料中心是龐大的「吃電怪獸」,新一波電網更新腳步不僅勢在必行、還要更加速。
業內指出,台灣重電廠由華城領軍前進美國市場,在交期優勢下,可望大咬美國電網商機。重電業者一致認為,AI資料中心帶來的電力設備需求強勁,將是下一波主要的需求動能。
華城為國內外銷變壓器大廠,過去長期與美國電力公司深耕合作。在AI浪潮下,華城今年有60億元的訂單來自美國AI算力中心,當中又有20億元、以變壓器為主的電力設備的訂單是來自美國「星際之門(Stargate)計畫」。
市場認為,星際之門投資額高達5,000億美元,後續建置的AI資料中心對電力需求「超級龐大」,讓華城後續成長更具想像空間。
華城表示,目前在手訂單能見度已達2028年,去年外銷比重為45%,今年可望拉到五成以上,其中銷美比重近四成,目前北美市場仍供不應求,伴隨AI資料中心建置方興未艾,對電力需求有增無減,將持續擴充產能中,預估今、明兩年產能都可年增加三到四成左右。
士電訂單已接到2028年,未來兩年產能也已經全滿,在外銷市場上受惠市場需求,逐年成長。士電表示,公司外銷走多元化策略,目前以美國最大,其次包括加拿大、東南亞、日本等,其中外銷北美變壓器比重由去年10%拉高至今年15%,明年將進一步再攀高。
全球電力需求持續攀升下,國際大廠供應鏈吃緊,中興電最快在今起即可望打入指標半導體晶圓大廠161kV GIS 供應鏈,成為少數的供應商之一。據悉,中興電的161kV GIS產品目前已進入晶圓大廠的驗證階段,概估旗下GIS產品有機會隨晶圓大廠擴廠計畫,銷售至海外市場,潛在訂單量對台廠挹注的規模上看五年。
亞力目前在手訂單維持百億元,海外布局主要以協助龍頭等級的國際半導體大客戶赴海外設廠,出貨變壓器至海外。
亞力指出,將緊抓AI浪潮下帶來的訂單。
|
|
|
(第
7
篇)
888
於 2025/10/28 上午 05:57:00
說: |
一個電力公司需求就比台灣多 台灣業者瘋日本儲能,報酬率高到像詐騙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森崴能源
天下 2025-10-13
這兩年,沒有一家台灣能源公司不搶進日本儲能市場。一個國家有10個台電,每家開出的需求都比台灣多;投資只要兩年就回本,年化投報率媲美台積電股票。這波能源產業的日本風潮,對照出台灣能源轉型有什麼深層的問題?
這兩年台灣能源公司最熱門的關鍵詞,非日本莫屬。團隊不是在日本標儲能案場、蓋儲能案場,就是在飛往日本的路上。
光是股票上市的綠電三雄,近期好消息都離不開日本。
去年5月,泓德能源成為首家打入日本儲能系統容量市場的台灣公司,預計11月在北海道的50MW(千瓩)儲能案場商轉併網。雲豹能源預計年底前取得至少30個儲能案場,已陸續開工,明年有望貢獻營收。森崴能源則是選擇與日商丸紅合作儲能系統技術。
沒上市的能源公司,更是少不了日本佈局。力麗集團旗下的愷森能源,今年底前預計在琦玉縣將有4MW案場併網。而代理RIMOWA、G2000等品牌的台灣老牌貿易商高林實業,旗下的高明能源在九州熊本的2MW儲能案場,也已經動工。
綠電公司為何瘋日本儲能?最直接的原因,是高得嚇人的內部報酬率(IRR)。
兩年就回本,詐騙集團等級的投報率 去年,各家能源公司的Line群組曾流傳一份簡報,直接寫明,未融資下在日本投資儲能案場,內部報酬率有望高達100%。相比之下,台電四年前開出儲能市場的初期IRR,最高只有10%。
100%可能是太癡人說夢的本夢比,但是當《天下》求證數家能源公司,給出的IRR預估也十分驚人:未融資情況下可以到20%至30%,融資後更可以超過4成,等於兩年多就回本。
「根本是詐騙集團等級(的投報率),」高明能源副執行長林哲衛直呼。
這幾乎可媲美台積電股票五年年化報酬率的誇張數字,背後是日本近年為了淨零碳排能源轉型,而創造出的商機。
2023年,日本政府就根據未來用電需求,規劃未來四年所需電力,啟動「長期脫碳素市場」制度,徵召民間儲能案場,加入容量市場,買賣預定的發電容量。
「日本的電力公司是民營,要賺錢的,」泓德能源總經理周仕昌觀察,日本是電業自由化國家,完全靠市場機制應對電網不穩的問題,不是靠政府編預算做資本支出建設。
不只容量市場,連日本各家電力公司要穩定電網用的電池,需求也很大。
日本目前再生能源佔比約27%,當局預計2040年達成再生能源佔比5成,等於15年內要讓併網的再生能源翻倍。
電網首要任務就是穩定。再生能源是間歇性發電,併網後不論是電發不夠或發太多,都會造成電網頻率不穩。蓄電池就可以幫電網調節,因為電池掛在電網上、在用戶的電表之前,也稱作表前儲能。
日本有10大電力公司,等於是10個台電。為了因應2040年再生能源願景,加上發展AI、半導體的擴大用電需求,每家電力公司都想確保電網穩定,有足夠儲能和再生能源案場可以調度。
於是,去年4月,幫助電網調頻的「調整力市場」全面上線。
能源市場多樣,報酬率也樂觀 「就像買保險,每家都會需要安全調度量,」深耕日本市場多年的能源管理公司聯齊科技執行長顏哲淵分析,儲能是較新的能源裝置,價格比其他能源類型更好。
日本當局評估,2030年儲能總需求量將超過30GW(百萬瓩),但目前只有7GW併網。「光一個電力公司的儲能需求就比整個台灣還多,」愷森能源董事長何佳璟觀察。
電力公司按照當下的電池採購以及建置成本等,算出融資後約2成的IRR,以相對優渥報酬,希望吸引能源公司投入。
沒想到在2025年,因為貿易戰、中國產能過剩等原因,電池芯價格大崩盤,跌到三年前報價的三分之一。電池佔案場開發成本約5成,但在容量市場的議約價格沒變、調度市場供給遠少於需求的情況下,有卡到位的能源公司,IRR直接翻倍。
此外,日本每一種能源市場裡面都有好幾種電力交易的商品類型,一個儲能案場,只要控制好、效能達到要求,並不設限只能參與一種。
「就像你進到一個賭場,可以選擇吃角子老虎,你可以選擇玩二十一點或其他遊戲,」綠電整合商創揚科技董事長李泰安生動比喻,這也是報酬率如此樂觀的原因之一。
「這兩、三年很值得進去,」何佳璟分析,隨著併網量增加,競標費率不會一直維持高檔。以愷森的案場為例,調整力市場價格好,案場投入三年後設備攤提回本,第四年可以參加固定費率。「到時投資報酬率會很平穩,賺的每一塊錢都是淨利。」
台灣表前儲能崩盤,0元競標做心酸 日本前景如此看好的儲能市場,在台灣則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台灣的儲能市場其實走在日本前面。2021年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上線,推動電網調頻輔助(AFC)市場,約等於現在日本收益最好的調整力市場。
然而,因為沒有總量管制,導致儲能量能嚴重供過於求,容量費率兩年前就出現0元競標,大型案場去年更是紛紛退場不玩了。
林哲衛還記得2023年崩盤的那四天。在電力交易平台上,他眼睜睜看著容量費率競標價從200多元跌到80元,第四天啪一聲:0元。
頭已經洗下去的表前儲能案場,現在簡直是做心酸。「現在光是一個4MW的小案子,每個月稅後都虧100萬,」他直言,台灣表前市場停滯,銀行看到風險也縮緊銀根,不願意給資金。
李泰安分析,相對之下,日本的市場機制非常完善。
日本十家電力公司合組成第三方單位「電力聯合會」,把市場需求訊息盤點公開,申設過程透明,有明確階段性目標與總量管制之外,也有各種交易市場可以參與,不會只限縮在一種市場。
這些設計,在台灣儲能市場通通都沒有。「台灣的表前儲能沒救了,」一名能源公司高層談及台灣市場,劈頭就對《天下》說。
早年走在日本前面的台灣儲能市場,如今已崩盤,高明能源副執行長林哲衛(右)看著競標價從200多元降到0元。圖左為高明入股的充電樁業者雲樁科技執行長葉勁廷,雙方一起在日本拓展市場。(邱劍英攝)
一顆電池還能玩套利和避險 儲能商機不只如此,在電業自由化市場,玩法還更多。
泓德旗下售電平台星星電力,也跟著揮軍日本,著眼的就是未來的日本電力金融市場。
「因為日本九大電力公司都在追求一件事情,就是全時綠電,」周仕昌說。
全時綠電,簡單來說,就是每分每秒的電力需求都由再生能源供應。相較之下,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重點在總量達標:即便某些時段使用了含碳電力,只要透過綠電憑證或儲能等方式抵消即可。但全時綠電要求更嚴格,必須確保尖峰時段、夜間或陰天等任何情況下,用的都是綠電。
自不待言,因再生能源的不穩定,全時綠電的風險很高,長期的電力合約就需要避險工具,等同買保險。「日本電力金融市場本身剛起步,但需求很強,」周仕昌說明。
泓德在日本之前,已在澳洲練過兵。澳洲已宣布讓燃煤電廠退場,2030年目標8成以上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也大力推動儲能。尤其澳洲具備自由化的電力市場,有現貨、合約、電證與電力金融衍生商品等等交易層次,為能源業者創造多元的收入種類。
台灣的綠電開發前景不明 日本有強大的拉力,其實反映的是台灣這一頭的推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只本地儲能市場將近停滯,其他綠能的前景也不被看好。過去,這些能源公司幾乎都有發展太陽能案場,然而,做光電需要土地開發,牽扯到土地開發,就會牽扯到地方勢力、黑白兩道,是一潭不可測的深水。
在台灣,能源公司被質疑砍樹、搶農地、搶魚塭已是家常便飯,更嚴重的是黑道光天化日開槍、檢調大舉搜查公務員貪污、監察院彈劾前能源署署長,光電的負面新聞,比八點檔還精彩。
更棘手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綠電開發經常態度不同軌,公務員蓋章速度愈來愈慢,申請流程愈來愈不明朗。
去年9月,雲林縣政府率先發難,宣布暫緩核發綠能證照。雖然經濟部隨後修正「電業登記規則」,強調開發案要落實地方溝通,但看在能源公司眼裡,新申請文件遞上去,已經做好完全沒有下文的心理準備。
「台灣的地面型(太陽能開發)完全不用想了,」何佳璟說。
在樂觀的日本市場前景背後,台灣能源公司大舉前往日本投資,其實是應對台灣本身能源轉型產業停滯,不得不的生存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