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篇)
888
於 2025/10/27 上午 06:45:00
說: |
綠電憑證累計發放980萬張 估2026綠電交易突破百億度大關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森崴能源
2025/09/28
「綠電身分證」再生能源憑證(T-REC)發放張數逐年跳躍式成長,截至目前累計綠電憑證發放張數約980萬張,相當於98億度綠電,明年可望突破百億度規模大關。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今年前9月已發放約245萬張再生能源憑證(T-REC),相當於24.5億度綠電,迄今累計發放再生能源憑證約980萬張,相當於98億度綠電。
觀察綠電憑證發放概況,2017年至2019年新增憑證張數都在五位數,2020、2021年新增憑證張數擴張至六位數,以十萬為單位,自2022年以來年年新增張數是以百萬張為單位,去年全年發放約320萬張。
綠電轉供交易概況上,經濟部指出,綠電轉供自2020年起有統計資料,2020年至2021年間交易量成長165%,2022年至2024年每年成長超過50%,甚至出現逾60%的成長幅度。
台電表示,未來預期光電大型案場、離岸競價及區塊開發風場將直接進入市場售電予用戶,不再躉售台電,2024年綠電轉供度數已達30億度,相較2023年的17億度,成長7成以上,預計今年將達50億度,2026年起更上看有百億度規模,呈持續成長趨勢。
|
|
|
(第
2
篇)
旺旺
於 2025/10/27 下午 10:49:00
說: |
蔡明彰 綠電能源獲利王6873泓德能源買多上300 拿下國泰台積電綠電出貨,挪威主權基金大買利多,華城 士電 中興電也將補漲。威剛 群聯 雷虎 廣明 為升波段看好
|
|
|
(第
3
篇)
888
於 2025/10/28 下午 01:17:00
說: |
4585達明機器人 2025業績看增二成 2026業績也將維持相似增幅 廣明 廣達
2025/09/27
廣達集團旗下「台灣最純機器人股」達明 (4585)昨(26)日以238元掛牌上市,不畏台股大盤逆風,最高漲至499.5元,終場股價收在493元,上漲255元、漲幅逾107%,開啟蜜月行情。
展望後市,達明預估今年第4季營收優於第3季,2025全年業績相比去年可望年增兩成,2026年業績預期也將維持相似增幅。
達明為全球前三大協作機器人廠商,主要市場涵蓋日本、歐洲及北美。近期美國商務部近期啟動對機器人、工業機械等產品的進口國安調查,達明目前主要生產據點在台灣,釋出審慎評估在美國建立第二生產基地的可能性。若在美洲設立據點,可能在墨西哥或美國,不排除單獨設廠或與廣達集團既有工廠合作,最終仍要看美國政府調查結果而定。
達明董事長何世池指出,達明重點在提升競爭力,廣達集團在美國持續布局,達明會視整體市況需要,不排除在美國擴展生產線,關鍵還是產品附加價值,生產機器人廠房面積需求不大,也能以機器設備生產。達明未來持續深化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拓展海外市場,打造台灣機器人品牌。
目前國際間協作機器人龍頭為UR(Universal Robots),日商發那科(FANUC)、達明緊跟其後,三家廠商在美國本土皆無設立生產據點;換言之,若川普政府對機器人新增關稅,三家業者競爭起點相同。
在營運方面,達明今年8月營收1.62億元,月增41.2%、年增74.4%,為單月歷史第三高;累計達明今年前八個月營收達11.69億元、年增22.2%,同期新高。
展望後市,達明預估今年第4季營收將優於第3季,預估今年全年業績相比去年可望有兩成年成長;展望2026年,達明目前預期仍將維持成長態勢,增長幅度則會與整體協作機器人產業趨勢相似,估至少有二至三成以上增幅。
|
|
|
(第
4
篇)
888
於 2025/10/28 下午 11:19:00
說: |
威剛:市況好到讓人頭痛 記憶體業數十年來首見盛況 南亞科 3135凌航 宜鼎 群聯 鈺創 十銓
2025/10/14
台灣最大、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昨(13)日表示,現在記憶體市況「好到我們很頭痛」,主因供貨不足,大家都惜售。尤其當下出現DDR4、DDR5、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和固態硬碟(SSD)同步缺貨,是他投入記憶體業數十年來首見的盛況。
陳立白以「上游的米缸已經見底」來形容現在記憶體一貨難求的狀況。他說,近期記憶體價格漲勢凶猛,是因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跳下來搶貨,威剛現在手握高達100多億元庫存,營運有望持續向上,並且以朝建立200億元以上庫存為目標。
威剛昨日召開以世界棒球12強台灣隊奪冠的真實故事取材電影「絕勝」開拍記者會,陳立白出席並受訪,暢談記憶體市況。
陳立白說,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停產DDR4,使得DDR4供應量愈來愈少,供需缺口持續惡化,產品價格漲幅也將居記憶體之冠,其次為DDR5。他預估,DDR4這波供需失衡將延續兩年。
NAND方面,陳立白直言:「今年確定短缺,並一路缺到明年上半年。」他分析,NAND供應鏈結構比DRAM複雜得多,尤其現階段硬碟大廠產能減少,導致固態硬碟替代效應明顯,加上傳統硬碟與固態硬碟單位成本差距收斂,傳統硬碟廠轉為「接單才生產」,更放大NAND需求。
陳立白指出,今年第4季記憶體上游庫存將見底,整體水位降至約二周,是十多年來非常罕見的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