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張貼者: Jennyliu
時間: 2025/10/27 上午 08:10:00
標題: AI拉抬 陸記憶體晶片價狂飆 群聯 南亞科 威剛 5351鈺創 3135凌航 宜鼎 華邦電
內容:
AI拉抬 陸記憶體晶片價狂飆 群聯 南亞科 威剛 5351鈺創 3135凌航 宜鼎 華邦電

2025.10.27

人工智慧(AI)需求爆發,帶動記憶體晶片市場「超級週期」來襲,掀起全面缺貨和漲價潮。目前部分記憶體原廠報價效期短,出現「一天一價」現象,部分DRAM和Flash產線更暫停報價。分析師預計,第四季DRAM的整體價格(加計高頻寬記憶體HBM)將季增13%~18%。

財聯社報導,記憶體晶片市場2025年上半年漲勢並未在第四季趨緩,反而出現加劇的跡象。以HBM為代表的AI需求爆發,正徹底打破記憶體行業的傳統供需平衡。

報導引述大陸模組廠人士表示,從今年第一季開始,DDR4的原廠價格持續走高。導購平台「慢慢買」數據顯示,一款金士頓(Kingston)的DDR4桌上型記憶體,價格從3月開始急速上漲,目前售價已超去年同期兩倍。

CFM快閃記憶體市場最新報價顯示,產業上游成本急速攀升,DDR4 16Gb 3200現貨報價本周達13美元,較上周暴漲30%;同時,10月以來,512Gb Flash Wafer價格累計漲幅超過20%。

集邦諮詢(TrendForce)分析師許家源指出,HBM所消耗的晶圓容量是標準DRAM的3倍多,在總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原廠將產能優先保障生產Server DRAM及HBM,而記憶體巨頭也將產能重點轉向利潤更高的HBM和DDR5。

產品漲價範圍從需求暴增的HBM蔓延至整個記憶體市場。隨著原廠將產能優先轉移至火熱的高價值產品,傳統消費電子所需的DDR4、LPDDR4X等舊制程產品供給遭擠壓,面臨「計劃性犧牲」供應緊缺,預期DDR4的緊缺恐持續到2026年上半年。

此外,國際原廠的漲價需求傳導至大陸晶圓廠,報導引述大陸記憶體大廠人士透露,國外原廠漲價令部分大陸國產廠商轉向國內晶圓廠。在該背景下,原廠獲利顯著擴大已是行業共識。

許家源表示,對於大陸廠商而言,模組廠已積極儲備顆粒及晶圓(wafer)庫存,本土記憶體產業鏈正試圖通過積極囤貨和調漲價格,迎接這場結構性景氣新時代。


股票代碼
(第 1  篇) 888  於 2025/10/27 下午 10:50:00  說:

綠電憑證累計發放980萬張 估2026綠電交易突破百億度大關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森崴能源

2025/09/28

「綠電身分證」再生能源憑證(T-REC)發放張數逐年跳躍式成長,截至目前累計綠電憑證發放張數約980萬張,相當於98億度綠電,明年可望突破百億度規模大關。

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統計,今年前9月已發放約245萬張再生能源憑證(T-REC),相當於24.5億度綠電,迄今累計發放再生能源憑證約980萬張,相當於98億度綠電。

觀察綠電憑證發放概況,2017年至2019年新增憑證張數都在五位數,2020、2021年新增憑證張數擴張至六位數,以十萬為單位,自2022年以來年年新增張數是以百萬張為單位,去年全年發放約320萬張。

綠電轉供交易概況上,經濟部指出,綠電轉供自2020年起有統計資料,2020年至2021年間交易量成長165%,2022年至2024年每年成長超過50%,甚至出現逾60%的成長幅度。

台電表示,未來預期光電大型案場、離岸競價及區塊開發風場將直接進入市場售電予用戶,不再躉售台電,2024年綠電轉供度數已達30億度,相較2023年的17億度,成長7成以上,預計今年將達50億度,2026年起更上看有百億度規模,呈持續成長趨勢。


(第 2  篇) 旺旺  於 2025/10/28 下午 01:30:00  說:

蔡明彰 綠電能源獲利王6873泓德能源買多上300 拿下國泰台積電綠電出貨,挪威主權基金大買利多,華城 士電 中興電也將補漲。威剛 群聯 雷虎 廣明 為升波段看好

(第 3  篇) 888  於 2025/10/28 下午 11:23:00  說:

4585達明機器人 2025業績看增二成 2026業績也將維持相似增幅 廣明 廣達

2025/09/27

廣達集團旗下「台灣最純機器人股」達明 (4585)昨(26)日以238元掛牌上市,不畏台股大盤逆風,最高漲至499.5元,終場股價收在493元,上漲255元、漲幅逾107%,開啟蜜月行情。

展望後市,達明預估今年第4季營收優於第3季,2025全年業績相比去年可望年增兩成,2026年業績預期也將維持相似增幅。

達明為全球前三大協作機器人廠商,主要市場涵蓋日本、歐洲及北美。近期美國商務部近期啟動對機器人、工業機械等產品的進口國安調查,達明目前主要生產據點在台灣,釋出審慎評估在美國建立第二生產基地的可能性。若在美洲設立據點,可能在墨西哥或美國,不排除單獨設廠或與廣達集團既有工廠合作,最終仍要看美國政府調查結果而定。

達明董事長何世池指出,達明重點在提升競爭力,廣達集團在美國持續布局,達明會視整體市況需要,不排除在美國擴展生產線,關鍵還是產品附加價值,生產機器人廠房面積需求不大,也能以機器設備生產。達明未來持續深化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拓展海外市場,打造台灣機器人品牌。

目前國際間協作機器人龍頭為UR(Universal Robots),日商發那科(FANUC)、達明緊跟其後,三家廠商在美國本土皆無設立生產據點;換言之,若川普政府對機器人新增關稅,三家業者競爭起點相同。

在營運方面,達明今年8月營收1.62億元,月增41.2%、年增74.4%,為單月歷史第三高;累計達明今年前八個月營收達11.69億元、年增22.2%,同期新高。

展望後市,達明預估今年第4季營收將優於第3季,預估今年全年業績相比去年可望有兩成年成長;展望2026年,達明目前預期仍將維持成長態勢,增長幅度則會與整體協作機器人產業趨勢相似,估至少有二至三成以上增幅。





»»»點我了解《造生基abc》


本站是美國註冊之國際網址,相關報導內容謹遵美國法律並接受註冊當地法院之管轄。
文章發表時,即代表作者同意將出版利益贈與本網站。
總編輯24小時申訴:0927-78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