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張貼者: Jennyliu
時間: 2025/11/11 下午 10:24:00
標題: 超級週期炸了!記憶體從大宗商品變戰略物資 專家:AI算力綁定是關鍵 3135凌航 群聯 南亞科
內容:
超級週期炸了!記憶體從大宗商品變戰略物資 專家:AI算力綁定是關鍵 3135凌航 群聯 南亞科 鈺創

2025-11-11

全球記憶體晶片市場正以超預期速度從低谷中強勢復甦,三星、SK 海力士、西部數據 (WD)、美光等巨頭最新一季財報集體報喜,不僅獲利利潤雙位數增長,更釋放出記憶體進入新一輪「超級週期」的強烈信號。這場由 AI 需求驅動的產業變革,正重塑全球記憶體產業競爭格局與成長邏輯。

今年第三季,三星以近三年來最亮眼財報拉開復甦序幕,營收年增 159.6% 至 86.1 兆韓元,其中記憶體業務成為絕對引擎,設備解決方案部門下屬的記憶體業務營收季增 26% 至 26.7 兆韓元,季增 26%,貢獻集團總營收的 31%,成長主要來自 AI 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市場對高頻寬、大容量記憶體的旺盛需求,因生成式 AI 與大模型訓練推高 HBM 與 DDR5 的增量空間。

三星在 HBM 領域的佈局已進入收穫期,128GB DDR5、24Gb GDDR7 等高端產品量產,HBM3E 單季比特銷量季增 80%,更向輝達等客戶交付 HBM4 樣品,其低功耗下 11Gbps 的傳輸性能正推動客戶調整原定計畫,目標 2026 年正式生產。

在產能與技術層面,三星今年打算投入 47.4 兆韓元用於設施建設,86% 預算投向半導體部門,重點擴建 1c DRAM 產線及推進 24GB GDDR7 量產,同時透過引進 5 台艾司摩爾 High-NA EUV 光刻機提昇先進儲存技術,與輝達共建效率生產效率為增強半導體技術增建的數位設計。三星預計,2026 年記憶體需求將遠超供應能力,客戶訂單已超出目前產能。

SK 海力士則以創紀錄業績成為本輪復甦的「領頭羊」。今年第三季營收年增 39% 至 24.45 兆韓元,營業利潤年增 62% 至 11.38 兆韓元,淨利 12.6 兆韓元,淨利率高達 52%,營業利益率 47% 刷新歷史紀錄。DRAM 與 NAND 價格同步回升,加上 AI 伺服器以高效能記憶體晶片需求爆發,是核心驅動力。

DRAM 作為營收主力,達 19.07 兆韓元,平均售價 (ASP) 上升 4%-6%;NAND 業務雖 bit 出貨量微降,但 AI 伺服器端 eSSD 的高附加價值需求推動 ASP 大漲 10%-15%。

更重要的是,SK 海力士已鎖定 2026 年 HBM 供應,HBM4 於 9 月完成開發並啟動量產,與輝達談判確定的 HBM4 單價較 HBM3E 上漲超 50%,凸顯技術溢價能力。SK 海力士在全球 HBM 市占率已達 58%,且鎖定 2026 年全系列產能預購,部分客戶甚至提前,SK 海力士更提出「全端 AI 記憶體創造者」願景,計畫在 2026-2028 年推出 16 層 HBM4、LPDDR6 及 PCIe Gen6 SSD,2029 年後升級至 HBM5 與 3D DRAM,目標透過儲存與運算物理融合降低能耗。

WD 雖以雲端儲存為主業,但同樣受益於 AI 算力需求爆發,2026 財年第一季營收 28.2 億美元,年增 27%,營業利益率 30.4%,毛利率 43.9%,雲端服務業務貢獻 89% 營收,其中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對 32TB UltraSMR、26TB CMR 等高容量近線儲存產品需求強勁,出貨量突破 220 萬台,近線儲存容量出貨年增率 30%。

更值得關注的是訂單能見度,WD 前七大客戶已提交 2026 年上半年採購訂單,5 家涵蓋全年,最大客戶更簽訂 2027 年長期協議,保障了產能利用率與獲利穩定性。技術上,WD 的 36TB ePMR 硬碟認證提前完成,2026 下半年量產,單盤毛利率預計 47%;HAMR 技術 2027 年將量產 50TB 型號,儲存成本下降 20%;AI 測試實驗室的設立則透過演算法優化提升營運效率。WD 也確認將不新增單位產能,而是透過自動化與 AI 優化泰國、馬來西亞基地利用率至 90%,避免過剩風險。

美光科技則以全年歷史紀錄印證業熱度。2025 財年營收 373.8 億美元,年增 48.8%,第四季營收 113.2 億美元,毛利率 44.7%,營業利益率 32.3%,資料中心業務成最大亮點,佔總營收 56%,HBM、高容量 DIMM 等產品營收 100 億美元,較 2024 財年成長超過 500%,且單季 HBM 營收就近 20 億美元。

技術層面,美光率先量產 1γ節點 DRAM(採用 EUV 技術),HBM3E 功耗較競品低 30%、容量高 50%,232 層 3D NAND 支援 AI 向量搜索,延遲降低;PCIe Gen6 SSD 首發。

作為美國本土唯一記憶體製造商,美光的新加坡封裝廠擴產,並與輝達、超微深度合作,HBM3E 產能已售罄。美光商務長 Sumit Sadana 警告,2026 年 DRAM 供應恐更吃緊,HBM 生產消耗晶圓量為標準 DRAM 三倍,加劇供需失衡。美光在 2026 財年的資本支出 131 億美元,重點擴大 HBM 與高容量儲存產能,逐步停止 DDR4 生產。

綜合財報與產業動態,記憶體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變革。產品價格進入上行通道,DRAM 通用顆粒價格半年漲 367%,HBM4 單價較 HBM3E 漲超 50%;供需失衡加劇,AI 每月消耗數十萬片晶圓,推動 HBM、DDR5 供不應求,而中低端 DDR4 因減產過快出現錯配。

值得注意的是,產能向高階記憶體傾斜成為市場共識。三星、SK 海力士、美光停掉或壓縮 DDR4 產能,轉向 DDR5 與 HBM,NAND 市場縮減消費級產能,聚焦企業級 3D QLC。

技術迭代加速,High NA EUV 光刻機也成競爭焦點,艾司摩爾第三季儲存類別訂單佔比從 16% 上升到 47%,印證先進設備需求,大客戶長單模式興起,SK 海力士鎖定 2026 年產能,WD 訂單看到後年,三星、SK 海力士更與輝達共建 AI 工廠、參與 OpenAI「星艦之門」資料中心項目,綁定深度強化。

這場由 AI 驅動的變革,正將記憶體晶片從標準化大宗商品重塑為影響算力發展的策略性資源。產業集中度提升,主要廠商透過技術、產能、生態綁定建構壁壘,馬太效應加劇。

未來,掌握 HBM、高容量 DRAM/NAND、先進製程三大要素將成為搶佔紅利關鍵,記憶體產業不僅迎來結構性繁榮,更將深度嵌入 AI 算力生態,技術創新與協同將持續推動其邁向新增長時代。


股票代碼
(第 1  篇) 888  於 2025/11/12 上午 06:17:00  說:

輝達要百億度綠電?北市:需求書僅提要穩定供電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森崴能源

2025/10/30

輝達確定落腳在北市,台北市長蔣萬安30日表示,輝達選址在北士科T17、T18。先前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表示,回台條件是100億度的綠電,台北市議員李柏毅30日則問,市府目前跟輝達的聯繫過程中,有要求100億度的綠電嗎?台北市產發局長陳俊安則說,需求書僅提到要有穩定供電,台北北區電力供應相對穩定,也會跟台電持續溝通,避免未來有跳電、斷電、停電情況發生。

黃仁勳日前表示,回台投資開出要100億度綠電條件,前經濟部長郭智輝則強調,「我們可以給他」,更補充輝達不是今天就要100億度,台灣到2026年時會有550億度綠電,絕對足夠。

李柏毅今在財政建設質詢時詢問,台北市本身能用的綠電有多少,陳俊安表示,以台北市地理條件,即使是太陽光電部分都只能夠使用所謂屋頂式的太陽光電,本身自己產綠電的部分會有一定的限額,但是因為中央現在已經有研擬綠電交易平台相關的憑證,所以這個部分他想當時郭智輝提到的應該是把全台灣綠電整合,算在裡面才會做出如此宣示。

李柏毅問,台北市目前跟輝達的聯繫,到底有沒有要求所謂的100億度的綠電?陳俊安說,確實在之前輝達提的需求書上,只有提到要有穩定的供電,所以後來在北士科輝達會有比較多琢磨的原因,就是在北士科靠近新洲美段,未來會有個供應北士科用電的便電所設置點,所以在電力穩定供應度上,目前看起來在北市北區部分電力供應相對穩定。

李柏毅也說,台北市1年的用電量大約100多億度,台積電大概250億度左右,那有評估過輝達的嗎?陳俊安說,輝達未來要在台北投資的場域,主要是公司的總部,內部當然會有小實驗室,整體來說它大概還是個以辦公為導向的建物,那需不需要用到100億度的綠電,他認為當時可能黃仁勳提的是如果要設廠的話,如果是整個所謂的總部大樓用電量應該不會那麼大。

李柏毅表示,好不容易把輝達爭取到北市,如果真的發生跳電、斷電、停電損失非常巨大,陳俊安強調,目前整個電網的供應情形看起來,台北北區電力供應相對穩定,也有跟台電持續溝通


(第 2  篇) 旺旺  於 2025/11/12 下午 04:20:00  說:

蔡明彰 綠電能源獲利王6873泓德能源買多上300 拿下國泰台積電綠電出貨,挪威主權基金大買利多,華城 士電 中興電也將補漲。威剛 群聯 雷虎 廣明 為升波段看好

(第 3  篇) 888  於 2025/11/13 上午 06:19:00  說:

輝達黃仁勳:人形機器人將成最大消費市場 輝達攜Uber推自駕車平台 4585達明機器人

2025.10.29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29日指出,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與工業設備市場,並宣布與Uber合作推出標準化自駕車平台「NVIDIA Drive Hyperion」,加速Robotaxi商業化進程。同時,輝達也展示與鴻海在德州興建的全機器人工廠,揭示「機器人製造機器人」的未來願景。

黃仁勳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物理AI(Physical AI)是繼語言模型之後的下一波革命,這類AI能理解物理定律、因果關係與物體恆存性,將驅動機器人、自駕車與智慧工廠等產業爆發性成長。他強調,「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能超越智慧手機」,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消費產品。

輝達為此打造完整的生態系統-Grace Blackwell用於訓練AI模型、Omniverse電腦用於數位孿生模擬、Jetson Thor則是機器人本體運算平台;所有系統皆基於CUDA架構,確保開發者能無縫轉移應用。

自駕車方面,輝達推出Drive Hyperion標準平台,整合環景攝影機、雷達與光達等感測器套件,提供L4/L5級自駕所需的「360度感知繭層」與冗餘安全機制。賓士、Lucid、Stellantis等車廠已宣布採用,Waymo、Aurora、Momenta等自駕技術商也將在此平台上部署系統。

Uber執行長Dara表示,雙方將建立全球Robotaxi網路,讓消費者透過Uber App即可叫到自駕車服務。黃仁勳透露,全球每年生產1億輛汽車、存在5,000萬輛計程車,若加上新興Robotaxi市場,自駕車產業規模將達數兆美元。

工業機器人領域,輝達與鴻海在德州休士頓合作的AI系統製造廠成為全球焦點。該廠完全在Omniverse數位孿生環境中設計,整合西門子、施耐德、Vertiv等夥伴的設備數位模型,進行熱流、電力與動線模擬,大幅縮短建廠時程。

人形機器人方面,輝達宣布與Figure、Agility Robotics、特斯拉等廠商合作。成立僅3.5年、估值近400億美元的Figure已採用輝達全套技術棧,從AI訓練、模擬到機器人運算皆仰賴輝達平台。


(第 4  篇) 888  於 2025/11/13 下午 11:16:00  說:

威剛Q3營運4大滿貫 前3季賺1股本 Q3 EPS 5.57元超上半年總和 3135凌航 創見 宜鼎

2025.11.12

威剛(3260)獲利成長勢如破竹,今年第三季一舉創下單季營業毛利、營業利益、稅前淨利、稅後淨利四大新高,同時稅前淨利率及稅後淨利率也各以17.64%及12.83%改寫歷史紀錄。在單季獲利四大滿貫光環,累計前3季稅前淨利46.01億元及稅後淨利33.16億元也大幅超越去年全年表現,提前改寫年度獲利歷史新高,前3季EPS突破10元,一個股本提前入袋,其中第三季EPS年增近2倍達5.57元超前上半年總和。

展望第四季及明年獲利走勢,威剛董事長陳立白持續成長信心滿滿。威剛表示,來自全球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的剛性需求持續推升記憶體市況,第四季除了DRAM合約價漲幅大於預期,NAND Flash價格也一路飆漲。目前所見,2026年上游原廠的DRAM與HBM供應量都已被預訂光,NAND和HDD也都全面進入賣方市場,記憶體價格漲勢已沒有回頭路。

威剛第四季都只能支持策略性與主力客戶的需求,全力推升營運獲利,看好毛利率創新高,全年營收目標也衝刺達500億元以上的歷史新高;庫存方面則積極因應,目標將庫存水位拉升至200億元以上。在提升獲利率及庫存水位雙重策略下,公司第四季營運成果將呈跳躍式增長。

威剛第三季營收規模與毛利率皆明顯走高,同時帶動第三季及前3季獲利雙雙改寫史上同期最高紀錄。威剛單季稅前及稅後淨利各以25.6億元及18.62億元刷新歷史單季新高,累計前3季稅前及稅後淨利46.01億元與33.16億元也同創歷史同期新高。

受惠記憶體價格於9月強勢拉升,威剛第三季合併營收達145億元,年增54.38%、季增13.15%;毛利率達22.7%,季增近4個百分點;營業利益達19.1億元,年增1.37倍、季增55.51%;稅後淨利18.62億元,年增1.9倍、季增106.82%,歸屬母公司淨利為17.6億元,年增近2倍、季增1倍,以加權平均股數3.16億股計算,每股淨利為5.57元,創下歷史單季第四高,超前上半年總和。

威剛累計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達372.43億元,年增22.8%;平均毛利率19.04%,營業利益35.59億元;稅後淨利33.16億元,年增34.16%,歸屬母公司淨利31.65億元,年增31.66%,每股淨利10.08元。


(第 5  篇) 888  於 2025/11/14 上午 06:44:00  說:

4968立積Q3毛利率升/EPS 1.4元 2026多項動能齊發 Wi-Fi 7穩定放量,車用及行動裝置增

2025/10/31

射頻前端晶片設計廠立積(4968)今(31)日舉行法說會指出,受惠Wi-Fi 7產品出貨放量與產品組合優化,第三季毛利率大幅回升至38%。展望第四季及明(2026)年,公司表示,若第四季Wi-Fi 7前端模組(FEM)出貨再增加,對整體營運將有明顯助益,且預期Wi-Fi 7出貨量在明(2026)年可望年增逾倍,對2026年Wi-Fi 7展望非常樂觀,整體來看,在2026年成長動能上,除Wi-Fi 7穩定放量外,也包括車用及行動裝置業務等。

立積表示,在Wi-Fi產品線上已與客戶展開新一代商品的定義與討論,同時在行動裝置領域,隨著國際射頻大廠Skyworks與Qorvo合併,預期與合作夥伴將出現新的機會。

回顧第三季營運,立積Wi-Fi產品依終端銷售市場區分為營運商與零售市場,第三季營收比重約7:3;以區域來看,中國市場占比約1成,非中國市場達9成,其中美洲約占4成、歐洲2成、日韓及印度各約1成,其餘為其他市場。

在各區市場表現方面,立積表示,美國電信商與營運商正加速於用戶端設備閘道器導入Wi-Fi 7,以及零售品牌則陸續推出旗艦至中高階新世代路由器。日韓市場則受Multi-Gigabit普及、4GHz室內頻段開放及高密度住宅需求推升,營運商積極導入Wi-Fi 7並擴大量產,使整體出貨維持穩定成長動能。

針對Wi-Fi 7業務進展,立積表示,2.4G、5G及6G頻段晶片FEM已通過多家美系及台系筆電平台認證並取得參考設計,2025年第三季各品牌的參考設計數量持續增加。2025年前三季Wi-Fi產品營收年增表現亮眼,出貨量穩定提升,主要受營運商與零售市場雙軌推動,尤其美洲與日韓市場的成長最為明顯,且在Wi-Fi 7穩定放量的同時,亦已與主要晶片平台廠合作開發下一代Wi-Fi 8產品。

除Wi-Fi業務外,手機產品線也穩步推進,包括GPS L1/L5 LNA與FEM持續出貨,GPS微型LNA導入主要手機客戶並量產,同時也推出微型中功率與高功率開關;非中系客戶的手機與智慧手錶案亦分別進入design win及design in階段。

車用產品線則持續出貨至歐美、日韓市場,隨各品牌車內零組件升級、導入Wi-Fi 6與Wi-Fi 7架構,連網需求多元化推升市場需求,公司新產品成功導入新客戶並放量,帶動第三季車用營收季增達73%,成為整體營運的另一成長支柱。

立積第三季營收為9.86億元,季增1.2%、年增8%;毛利率38%,季增3個百分點、年增7個百分點,主因為產品組合優化;營益率為8.39%,季持平、較2024年同期轉正;稅後淨利1.29億元,EPS為1.4元。


股票代碼
(第 6  篇) 888  於 2025/11/14 下午 01:03:00  說:

重電四雄大啖電力商機 華城、亞力、士電 中興電 訂單已接到2028,未來兩年產能全滿

2025/11/01

AI科技發展引爆電力需求,科技巨擘紛紛高喊電不夠用,重電四雄包括華城(1519)、亞力、士電及中興電可望再度迎一波新需求,未來營運看俏。

近日OpenAI、Google、微軟等紛紛強調「電力」不足問題,OpenAI更直指「電力就是新石油」,使人工智慧(AI)帶動的電力競逐再成熱點,市場看好重電、線纜相關族群有望大啖商機。

重電族群昨(31)日股價強勢上揚,電機機械指數收盤漲2.94%,華城、亞力、士電三檔更飆漲停,亮燈收盤,成交量均突破萬張,其中華城更再度站上700元。線纜股華榮、大亞收盤分別漲2.48%及1.44%,成交量均突破1.5萬張。

華城近年大嗑美國電力商機,目前在手訂單滿檔,訂單能見度已達2028年,去年底獲得「星際之門」計畫變壓器訂單,華城表示,目前正在洽談第二期訂單,此外,已陸續取得其他AI資料中心電力設備訂單。

華城指出,今年上半年外銷營收占比達54%,較去年全年45%,大幅成長9個百分比,其中銷美國比例接近四成。

士電、亞力也受電力需求加持,今年營運看旺。士電目前訂單已接到2028年,未來兩年產能也已經全滿,T3新廠9月將量產,T4工廠規劃明年底完工,兩新廠量產後,總產能可增加50%。

此外,輝達拍板進駐北士科T17、T18,全案塵埃落定,同屬「士林三寶」之一的士電,股價也受此消息連帶激勵。

亞力目前在手訂單超過百億元,在台電強韌性電網政策引領下,台電銷貨創同期新高,亞力表示,隨著半導體產業擴廠、軌道建設相關訂單大幅成長,訂單能見度至少三年,未來營運持續看好。

中興電目前在手訂單417億元,今年廠房順利擴建完成,新增兩成產能,中興電指出,未來營運動能除了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接單,包括電源開發計劃、半導體業國內外擴建新廠、國際大廠建置大型AI及IDC機房等,皆持續推動GIS業績成長。

線纜業除了受惠AI科技、基礎建設發展等帶動線纜需求外,近期更受惠國際銅價大漲,線纜業者認為,近年全球各國積極發展基礎建設計畫,加上AI如火如荼發展,都拉高對電力設備需求,同步帶旺銅相關應用市場發展。


(第 7  篇) 888  於 2025/11/16 上午 08:12:00  說:

魏哲家喊綠電有多少買多少 揭AI半導體成長命脈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森崴能源

2025/10/31

人工智慧(AI)強勁需求驅動半導體產業高速增長,綠電攸關產業發展命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喊出「綠電有多少,我們就買多少」,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也表示,希望政府能夠做好未來供電規劃,提高供電穩定性,以及強化綠電供給,協助產業繼續成長。

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加上進入科技產品外銷旺季,9月出口542.5億美元,為歷年單月第3高,年增達33.8%,為連續23個月正成長;進口418.6億美元,為歷年單月第3高,年增25.1%,反映全球AI供應鏈運作、國內出口衍生的備料需求,且購置半導體設備動能依然強勁,出、進口互抵後,9月出超124億美元。

財政部預估10月出口續呈年增態勢,估介於28%至33%,規模值落在528億至549億美元之間,且累計出口金額將提前刷新歷年新高,全年更有機會寫下「4季紅」紀錄。

隨著全球AI產業軍備競賽,大手筆投資已是常態,也帶動巨額電力需求。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執行長吳志毅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因應未來成長需求,半導體上、中、下游廠商將持續擴廠,電力需求也隨著同步增長,估計未來5年電力需求將逐年增加8%至10%。

經濟部長龔明鑫近日表示,台電已把發展AI可能的算力,包括民間、公部門部分,「至少在2032年之前大概都已經算進去」,希望所有電廠、尤其是天然氣發電廠可以如期如質上線的話,供電沒有問題;在2032年之後,還會有更長期的布局。

根據經濟部公布2024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考量AI科技發展、美國對等關稅實施與深度節能計畫,估未來10年電力需求平均年增1.7%。吳志毅表示,儘管政府對於電力供應充足有信心,不過廠商依然高度關心未來電力供應是否足夠,希望政府對於未來供電能夠做好規劃。

半導體製造廠一天24小時不停運轉,一分鐘都不能缺電,吳志毅說,一旦跳電,儀器設備可能需要花不少時間調校,要提高供電穩定性,包括建置儲能系統、導入智慧電網。

晶片在製造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電力,近年傳統電價不斷上升,促使製造業更積極投入再生能源採購,並與再生能源供應商攜手規劃中長期能源策略。國際客戶,特別是歐美半導體品牌廠,亦提高供應鏈再生能源比率要求,部分甚至已將「使用綠電」列為合作條件之一。

吳志毅表示,客戶的要求不同,但普遍要求2030年30%至50%的用電應來自再生能源。

為響應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台積電規劃2030年再生能源使用比率達60%,2040年將進一步達到100%的目標。環球晶承諾2040年旗下所有子公司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目標,鴻海也訂下2040年實現全球廠區100%使用綠電目標。

隨著先進製程產能擴大,碳排放量同步增加,台積電面臨的淨零壓力加大,不僅積極進行新世代機台節能行動專案,並增加再生能源使用量。

台積電在新機台方面採用高效能設備,節能泵浦使用比率約99%,冷水機使用比率約98%。在耗電的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方面,台積電也導入運轉排程最佳化設計,使單位時間內產能增加,每片晶圓用電量減少30%。

魏哲家在台積電今年股東常會強調,再生能源是台積電繼續努力方向,會盡量投資綠電發展,不只給台積電,也給供應商使用。台積電全力支持再生能源,成本會因此高一點,不過沒有關係,台積電對環保議題絕對關心,能夠買的綠電一定買。

據統計,目前半導體廠僅4%的用電來自再生能源。吳志毅說,廠商願意配合政府政策,多使用再生能源,不過供給不夠。

吳志毅表示,外國政府提供充足的再生能源及憑證,吸引廠商前往投資設廠。但業者希望持續根留台灣,應確保電力供應能夠支應需求,且具穩定性,協助產業持續成長。

國內最大半導體矽晶圓廠環球晶指出,再生能源正快速成長,不過綠電供應量與需求成長節奏尚未完全銜接,長期契約仍需時間成熟。

環球晶指出,電網與儲能基礎設施仍在強化中,穩定供電能力需逐步提升。市場制度仍在完善階段,企業在長期規劃上需要更明確的指引。

環球晶表示,期待政府與產業攜手,在現有良好基礎上持續完善電網韌性與跨區調度能力,同時希望政府、企業與綠電開發、售電業者協作的產業整合模式,讓再生能源能以更穩健方式支持台灣製造業的永續轉型。





»»»點我了解《造生基abc》


本站是美國註冊之國際網址,相關報導內容謹遵美國法律並接受註冊當地法院之管轄。
文章發表時,即代表作者同意將出版利益贈與本網站。
總編輯24小時申訴:0927-78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