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張貼者: |
木蘭
|
|
| 時間: |
2025/11/12 下午 09:38:00
|
| 標題: |
未決問題|約翰·米爾斯海默談台灣、美中競爭、川普和烏克蘭
|
|
內容: |
發佈時間:2025年10月23日 下午6:47
國際關係學者權衡東亞大國衝突的風險、西方在俄羅斯問題上的失誤以及唐納德·川普在中國問題上的正確之處。
約翰·J·米爾斯海默是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的R·溫德爾·哈里森傑出服務教授,自1982年以來一直在該校任教。他撰寫了大量關於安全問題和國際政治的文章,並以其在國際關係中的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而聞名。該理論認為,為了主導國際體系,大國必須不斷地相互安全競爭,有時甚至會導致戰爭。
在這次採訪中,米爾斯海默討論了自由民主面臨的最大威脅、唐納德·川普的良好直覺以及推動中國崛起為全球強國的首要需求。
SCMP Plus 讀者可以提前閱讀 「未解之謎」 系列文章。本文將於下週對 SCMP 普通訂閱用戶開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和 美國總統川普 可能會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會面。如果他們會面,我們應該對這次會晤抱持怎樣的期待? 就美中關係而言,在本世紀剩餘的時間裡,兩國關係本質上仍將存在競爭。但我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國關係不會出現激烈的競爭。原因有二。 首先,美國深陷中東和烏克蘭戰爭的泥潭,在這兩場衝突中都投入了過多的精力。這使得美國很難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東亞問題上。因此,美國不希望在東亞與中國發生任何衝突。 美國明白它與中國之間存在競爭關係,但它不想引發危機,更不想發生衝突。在我看來,這再次說明美國愚蠢地將注意力集中在中東和烏克蘭,而不是東亞。
同時,中國國內面臨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問題,目前對與美國發生危機,更不用說衝突,並沒有真正的興趣。
因此,中國領導階層和美國領導階層一樣,都希望以能維持東亞相對和平環境的方式來管控競爭。
因此,我預計如果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會面,他們將舉行一次非常友好的會晤,雙方都會竭盡全力向對方保證,他們不希望東亞出現麻煩,他們會表示可以和平共處。
TikTok 會成為障礙還是基本上已經被克服?
中美競爭主要集中在安全領域,TikTok只是次要問題。在美國,真正令美國民眾擔憂TikTok的並非中國。美國政府聲稱中國是主要原因,但這並非事實。真正令美國民眾擔憂TikTok的,是來自以色列的遊說團體。 事實上,在 TikTok 上,以色列總是被描繪成負面形象,因為 TikTok 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帖子,描繪以色列在加薩的種族滅絕行為。 以色列遊說集團想要做的,是關閉TikTok,或是製造一個局面,讓TikTok限制對以色列的批評。這就是圍繞TikTok的種種爭議的根源。這與美中關係關係不大,而是與以色列有關。
多極世界秩序是否仍在形成?北京是否有足夠實力挑戰單極世界秩序?
自2017年以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已成為世界強國。換句話說,自2017年以來,我們一直處於多極世界格局之中。 在當今多極世界中,我認為美國是三大強國中最強大的。然而,我認為中國是美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中國經濟實力雄厚,並且正在將經濟實力轉化為軍事力量。
因此,俄羅斯已成為美國的強大挑戰者,而我認為美國仍然是這個體系中的頭號強國。我認為俄羅斯是三大強國中最弱的,但我們顯然生活在一個多極世界。
毫無疑問,在當今多極世界中——中國是與美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中國有興趣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現有國際機構中發揮巨大影響力。 同時,正如人們對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所預期的那樣,中國也熱衷於建立自己的機構。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例證。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是另一個例證。當然,金磚國家集團是第三個例證。
因此,我們應該預見的是,未來美國和中國將各自擁有主導地位的機構,並展開權力競爭。它們將在各自所屬的機構內部爭奪權力。
您之前說過美國不會接受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但中國卻倡導「雙贏」模式,並敦促美國放棄「零和遊戲」思維。鑑於您之前指出大國之間本質上都在爭奪地區霸權,那麼這種「雙贏」的目標現實嗎? 不,雙贏並不現實。事實上,中國和美國是戰略競爭對手,它們都在爭取權力,都想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影響權力平衡。中國想以犧牲美國為代價來增強自身實力,而美國則想以犧牲中國為代價來增強自身實力。
這對兩國來說都完全合理,但競爭本質上就是零和遊戲。中國人談論雙贏也很有道理,因為這種溫和的言論有助於讓其他國家認為中國是國際體系中的良性角色。這是一種軟實力,聽起來合情合理,但不符合現實。
中國和美國一樣,都身處競爭激烈的世界,而這種競爭本質上是零和博弈,這一點無法改變。
根據國際關係的「現實主義」理論,是否可以這樣說:受衝突和自身利益的驅使,各國被迫不斷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實力,以保障其在國際叢林中的安全和生存?
生存必須是每個國家的首要目標,因為如果無法生存,最終要么會遭受一個世紀的國家恥辱,要么會從地球上消失。因此,無論我們談論的是中國、美國、尼加拉瓜或南非,生存始終是國家的首要任務;這一點毋庸置疑。
生存是首要目標,就像地球上的每個人一樣,包括你我。在國際體系中,生存的最佳途徑就是強大。如果你軟弱,其他國家就會佔你便宜,中國人從長達一個世紀的民族屈辱中對此深有體會。
因此,中國人對自身生存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他們完全明白,實現生存的最佳方法就是強大。而且,他們要比美國更強大。
如果我是中國人,有人問我:「你希望中國比美國更強大,還是能接受美國比你更強大的局面?」我的回答不言而喻,那就是我希望中國比美國強大許多。
身為一個中國公民,我希望中國比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強大,因為在一個沒有更高權威機構能在你遇到麻煩時保護你的體系中,生存的最佳途徑就是變得非常強大。中國明白這一點,美國也明白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兩國競相超越對方的原因。
所以,即使美國被烏克蘭和中東地區所佔據,這種緊張局勢仍將持續,因為它們都在爭奪國際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是的。更確切地說,中國有意成為東亞地區的霸主。
中國希望主導東亞,就像美國主導西半球。此外,中國也希望發展力量投射能力。他們想建立一支遠洋海軍,以便像美國海軍一樣在全球投射力量。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完全合情合理。 但美國根深蒂固地希望確保中國不會主導東亞,並確保美國而非中國主導公海。這正是美中兩國競爭的根源所在,而這種競爭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持續下去。
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具體如何改變了台灣海峽和南海目前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
我認為台灣和南海有發生軍事衝突的嚴重風險,這一點毋庸置疑。 台灣是美國和中國大陸之間一個非常危險的衝突點,因為出於戰略考量,美國極力維護台灣的「獨立」。同時,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台灣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中國也極力希望將台灣納入中國版圖。
這些對台灣的矛盾態度很容易導致中美兩大強國之間發生衝突。不過,我們不必過度擔心近期會爆發台灣衝突,這主要是因為北京目前尚不具備征服台灣的軍事能力。
攻占台灣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兩棲作戰,而兩棲作戰是軍事行動中最困難的行動之一。跨越台灣海峽攻擊台灣極為困難,尤其是在美國幾乎肯定會援助台灣的情況下。
目前,北京不太可能試圖攻擊或征服台灣,因為它沒有相應的軍事實力。
同時,由於美國此時不希望與中國發生危機,它將竭盡全力確保台灣政府不會做出任何挑釁北京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近期內中美之間不太可能——雖然不能肯定——會因台灣問題而衝突。但展望未來,隨著北京軍事能力的增強以及美國在東亞地區不斷集結兵力(我認為這種情況遲早會發生),一切都可能改變。因此,台灣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也不斷增加。這點毋庸置疑。
正如你剛才提到的,由於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南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很高。
誤判始終是一個重大問題。事實上,美國和中國在南海控制權問題上存在根本分歧。
中國基本上認為南海是屬於中國的水域。中國認為自己實際上擁有南海的控制權。美國則將南海視為國際水域。
此外,如果菲律賓和中國等國之間發生衝突,美國幾乎肯定會站在菲律賓這邊。人們很容易想像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爆發危機,當槍聲響起時,美國會介入並支持菲律賓。 因此,南海危機可能以多種方式升級,最終演變成美中之間的武裝衝突。
美國當前的政治兩極化是一種暫時現象,會在川普第二任期結束後顯著減少,還是一種持久的、根深蒂固的趨勢?
我不認為川普是美國政治分裂的主要責任人,儘管他加劇了這種分裂。我認為他利用了這種政治分裂,在2016年當選,並在2024年連任。毫無疑問,美國存在著深刻的政治分裂,這威脅著美國民主的根本。
我們美國正面臨一場重大危機。我們擁有一種通常被稱為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大多數美國人都珍惜它。我當然也珍惜它,我希望確保自由民主在我的國家在可預見的未來蓬勃發展。但是,當你檢視美國內部那些導致政治分裂的力量時,你會發現我們確實有理由感到擔憂。
事實上,大量下層階級甚至中產階級民眾對執政菁英,尤其是自由派知識分子,感到極度憤怒。此外,他們覺得自己對政府政策幾乎沒有發言權。實際上,他們認為精英階層為了自身利益而統治國家。
與此相關的是,很明顯,如果你看看美國的經濟狀況,你會發現普通美國人很難支付住房成本、食物成本,更普遍地說,很難支付日常生活成本。 那些不在頂層的人們感到自己入不敷出,連飯都吃不飽,連房子都住不起,這是因為統治精英,也就是那些掌管政府的人,正在利用這個體制犧牲他們的利益來中飽私囊。
換句話說,美國存在著嚴重的經濟不平等,就像目前大多數國家一樣。任何時候,當經濟不平等嚴重,底層民眾生活困苦時,他們都會非常憤怒,尤其會憤怒於那些他們認為正在操縱體制以謀取私利的頂層人士。
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美國社會的兩極化,造成了紅色州和藍色州之間的嚴重分歧。
這怎麼會傷害民主呢?
民主制度要有效運作,就需要寬容。寬容至關重要,因為人們在墮胎等核心問題上常常存在分歧。如今,人們對不同觀點的包容度卻很低。
紅色陣營的人視藍色陣營的人為敵人,藍色陣營的人也視紅色陣營的人為敵人。
當你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卻出現這種分裂,敵對團體不僅意見不合,而且互相憎恨,在很多情況下甚至想要對對方使用暴力,並且對對方幾乎沒有任何容忍度時,這種自由民主制度是不會長久的。
你要記住的是,在任何政治體系中,無論你談論的是中國、美國或其他任何國家,不同的人對於基本原則和美好生活的問題都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們的生活方式必然截然不同。在任何社會中,不同群體之間、個體之間都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為了維持社會正常運轉,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來阻止人們互相殘殺。
但同時,保持寬容也非常重要──即使一個人的觀點與另一個人的觀點截然不同,也要寬容對待對方的觀點。
一旦人們變得如此不寬容,以至於想要殺害那些與自己觀點截然不同的人,那麼自由民主就無從談起,而且當然會面臨內戰的風險。這個問題並非美國獨有,世界許多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中國經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內戰,這場內戰最終在 1949 年結束。這說明當時至少有兩個龐大的華人群體,他們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方向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這並非罕見。美國在1861年至1865年間爆發了內戰,而且與其他國家一樣,美國也有著不同群體和個人之間充滿衝突的歷史。
問題是:在一個人們常常存在深刻分歧的世界裡,如何培養自由民主,或是如何創造和維護自由民主?寬容是成功的關鍵之一,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看看今天的美國,你會發現寬容非常匱乏,這非常危險。
如查理柯克謀殺案所示?
沒錯,這就是一個例子。查理柯克謀殺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因為它展現了暴力發生的可能性。它表明,深刻的分歧會導致暴力,而這在自由民主制度下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如果分歧經常演變成殺戮,自由民主就結束了。
您提到川普在國際關係方面有一些不錯的直覺,但也說他在執行上失敗了。那麼,他的那些不錯直覺是什麼呢?又出了什麼問題?
川普敏銳直覺的最佳例證就是他在第一任期內終止了與中國的接觸。我認為,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旨在讓中國更富裕的接觸政策,是一項極為愚蠢的政策。
美國幫助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大國。美國透過一項名為「接觸」的政策刺激了中國的經濟成長,從而終結了單極世界格局。然而,這被證明是極其愚蠢的,川普終止了接觸政策,轉而採取遏制政策。這恰恰體現了川普敏銳的直覺,儘管我確信我的所有中國對話者都不願聽到這一點。
烏克蘭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他擁有正確的直覺,但卻未能付諸實行。早在入主白宮之前,他就堅定地致力於結束烏克蘭戰爭,並大幅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但他最終未能阻止烏克蘭戰爭。
在愚蠢地支持加薩種族滅絕數月之後,他現在正試圖阻止這場種族滅絕。他達成了一項臨時停火協議,但該協議能否維持下去令人懷疑,而且無論如何,這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達成真正的和平協議截然不同。
為什麼改善與普丁的關係是一種「良好的直覺」?
原因有二。首先,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遠不及中國對東亞的威脅。因此,美國無需擔心遏制俄羅斯在歐洲的擴張。俄羅斯實力不足以控制歐洲,它早已不是鼎盛時期的蘇聯。
所以,我們沒有任何正當理由與俄羅斯開戰。其次,我們在烏克蘭與俄羅斯開戰,實際上是將俄羅斯人推向了中國的懷抱。從戰略角度來看,這極為愚蠢。
美國應該與俄羅斯保持良好關係,並盡一切努力確保俄羅斯和中國不會發展出密切關係。我們身處一個權力平衡的世界,三大強國分別是:美國、中國和俄羅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