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張貼者: 木蘭
時間: 2025/11/28 上午 01:10:00
標題: 德國的秘密對俄作戰計劃
內容:
一份秘密藍圖揭示了為何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更大範圍的衝突中,僅靠武器或軍隊數量可能無法決定最終結果。


Bertrand Benoit
2025年11月27日 14:41 CST

大約兩年半前,十幾名德國高級軍官在柏林一個三角形的軍事大院裡召開會議,制定一項與俄羅斯交戰的秘密計劃。

如今,他們正爭分奪秒地落實這項計劃。

俄羅斯2022年對烏克蘭的全面入侵結束了歐洲數十年的穩定局面。自那以後,歐洲開啟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快的軍事建設。但未來戰爭的結果不僅取決於戰場上的兵力和武器數量。

也將取決於規模宏大的後勤行動能否成功,這個後勤項目是「德國行動計劃」(Operation Plan Germany)的核心,而這份長達1,200頁的機密文件是在尤利烏斯·萊伯軍營(Julius Leber Barracks)不起眼的圍牆內起草的。

這份藍圖詳細說明了多達80萬名德國、美國和其他北約部隊將如何被運往東部前線。藍圖還規劃了部隊將途經的港口、河流、鐵路和公路,以及他們在途中將如何獲得補給和保護。

無黨派機構勃蘭登堡社會與安全研究所(Brandenburg Institute for Society and Security)所長蒂姆·施圖赫特(Tim Stuchtey)說:「看看地圖吧。」他接著說,阿爾卑斯山構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一旦與俄羅斯發生衝突,北約部隊將不得不穿越德國,「無論衝突可能從哪裡開始爆發」。

在更宏觀的層面上,這份計劃在當前最能體現規劃者對「全社會戰爭」的構想。軍民界限的模糊化標誌著向冷戰思維的回歸,但該計劃也根據新的威脅和障礙進行了更新,比如,從德國破舊的基礎設施到立法不完善和軍隊規模較小等在冷戰時期並不存在的問題。

德國官員曾表示,他們預計俄羅斯將在2029年做好準備並有意攻擊北約。但歐洲發生的一系列間諜事件、蓄意破壞襲擊和領空入侵事件(西方情報機構將其中許多事件歸咎於莫斯科),表明俄羅斯可能準備更早地發動攻擊。

分析人士還認為,美國本周正在推動的潛在烏克蘭停戰協議,可能會為俄羅斯騰出時間和資源,以準備對歐洲的北約成員國採取行動。

這份備戰計劃的規劃者認為,如果他們能成功提高歐洲的抵禦能力,不僅能確保勝利,還能降低戰爭爆發的可能性。

一位高級軍官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向敵人表明,如果他們攻擊我們,他們就不會成功,以此來阻止戰爭的發生。」這位軍官是這份在軍界被稱為OPLAN DEU計劃的最早制定者之一。

今年秋天,在德國東部鄉村某個地方進行的演練,讓人們看到了轉向備戰需要付出怎樣大的努力。

在那裡,國防承包商萊茵金屬(Rheinmetall)為500名士兵搭建了一個可供過夜的野戰營地,配有宿舍、48個淋浴間、五個加油站、一個野戰廚房、無人機監視系統以及武裝警衛,後者都已通過了旨在排除俄羅斯和中國影響力的安全背景審查。該營地在14天內建成,7天內拆除。

萊茵金屬後勤業務銷售主管馬克·萊默曼(Marc Lemmermann)說:「想像一下,從無到有地建造一個小鎮,然後在短短几天內將其拆除。」

萊茵金屬最近簽署了一份價值2.6億歐元的協議,為德國和北約部隊提供再補給,這是軍方試圖將更多私營部門納入這份備戰計劃的部分舉措。

萊默曼說,秋季的行動也暴露了一些缺陷:這片土地無法容納所有車輛,而且此地是由不連續的地塊組成,迫使萊茵金屬用巴士來回運送士兵。之前的一次演習也凸顯出,有必要在某個特定地點設置一個新的紅綠燈,以緩解軍事車隊在全國各地調動時造成的交通堵塞。

這些經驗教訓被不斷地納入OPLAN及其附件中。這份文件存放在軍方與外部網絡隔離的「紅色網絡」上,目前已是第二版。

德國軍事規劃者面臨的一些最大障礙是無形的:繁瑣的採購規則、苛刻的數據保護法,以及在更和平的時代制定的其他法規。

執行該計劃需要重塑認知,消除近一代人養成的習慣。

「我們必須重新學習我們已經忘卻的東西。」德國國防部副部長尼爾斯·施密德(Nils Schmid)說,「我們必須把退休人員請回來,告訴我們之前是怎麼做的。」

一樁令人不安的事故
德國西部施泰因豪森和布倫肯村莊之間的一段A44聯邦高速公路,可以反映出歐洲在過去40年的和平時期是如何放鬆警惕的,以及要重新提高警惕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與高速公路的其他路段不同,這段3.5英里路段的中央隔離帶不是草地,而是堅實的柏油路面。休息區異常寬大,形狀奇特。視線範圍內沒有立交橋或電纜。

在冷戰期間,有幾十個這樣的路段被建造成緊急降落跑道。煤油罐被埋在停車場下面。護欄可以被拿掉,一個移動空中交通管制塔可以在幾分鐘內搭建起來。

所謂的軍民兩用基礎設施在冷戰時期的德國是常態。就像義務兵役制意味著平民和軍人生活緊密相連一樣,高速公路、橋樑、火車站和港口在設計時都考慮到了在需要時可用作軍事資產。

然後冷戰結束了,軍民兩用基礎設施也不再需要了。此後建造的隧道和橋樑往往過於狹窄或脆弱,無法容納車隊。2009年,柏林取消了要求設置標示牌以顯示道路可承載多少軍用車輛的規定。

即使是冷戰時期的基礎設施也並非一直處於可用狀態。柏林方面估計,由於長期投資不足,20%的高速公路和超過四分之一的高速公路橋樑需要維修。據德國海港聯合會稱,德國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港口需要進行價值150億歐元的工程,其中包括30億歐元用於軍民兩用升級,如碼頭加固。

這種東拼西湊的狀態將限制軍隊在戰時的行動自由。軍事機動地圖上的交通瓶頸地點是這份藍圖中最機密的要素之一。

位於羅馬的北約防務學院(NATO defense college)的副研究員、軍事機動專家揚尼克·哈特曼(Jannik Hartmann)說:「這會導致繞道、延誤,並危及生命。」

最近發生的一起鮮為人知但後果嚴重的事件凸顯出這個問題。

2024年2月25日晚,懸掛荷蘭國旗的貨船「Rapida」號撞上了德國西北部杭特河上的一座鐵路橋,導致鐵路交通中斷。

鐵路運營商德國鐵路(Deutsche Bahn)架設了一座臨時橋樑,兩個月後開通,結果7月份又被另一艘船撞上,鐵路交通再次中斷一個月。

雖然這些事件只登上了當地新聞,但卻讓北約手忙腳亂。原因是:這座橋位於通往北海諾登哈姆港(Nordenham)的唯一鐵路線路上,而該港口是當時北歐唯一獲准處理所有運往烏克蘭的彈藥的碼頭。

在這兩起事件中,安全官員都沒有發現蓄意破壞的跡象。

儘管如此,彈藥供應還是中斷了數周,部分貨物不得不重新裝船。根據美國國防部提交給國會的一份報告,美國駐歐洲最高軍事指揮部不得不將貨物轉移到一個波蘭港口。

「許多港口只有一條通往內陸的鐵路,」Niedersachsen Ports的首席執行官霍爾格·巴尼克(Holger Banik)說。「這是一個薄弱環節。」該公司在下薩克森州擁有數個港口。

在短期內,提高抗擊能力意味著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公路和鐵路網。從更長遠來看,德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29年在基礎設施上投入1,660億歐元,其中超過1,000億歐元用於長期被忽視的鐵路,並優先發展軍民兩用基礎設施。

事情偏離預定軌道
在俄羅斯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的幾天後,德國開始了長達數年的戰備工作,當時,德國時任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公布了一項1,000億歐元的重整軍備基金,並稱該決定是一個「時代轉折」,即「劃時代的轉變」。

同年晚些時候,德國聯邦國防軍成立了領土防衛指揮部(Territorial Command),以領導所有本土行動,並任命其指揮官、曾參與科索沃和阿富汗戰爭的退伍軍人安德烈·博德曼(André Bodemann)中將負責起草作戰計劃。

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德國將不再是一個前線國家,而是一個集結地。除了基礎設施老化之外,德國還必須應對兵力縮減和無人機等新威脅。

「難民和援軍將從相反方向湧入。這些人員的流動需要疏導,僅靠聯邦國防軍是無法做到的,尤其是在作戰期間,」美國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跨大西洋安全倡議負責人克勞迪婭·馬約爾(Claudia Major)說。

這意味著軍方需要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與私營部門和民間組織合作。

到去年3月,博德曼的團隊在聽取了越來越多部委、政府機構和地方有關部門的反饋後,完成了該計劃的第一個版本。

是時候將其付諸行動了。

雖然新上任的默茨政府今年大肆宣揚一項5,000億歐元的國防開支計劃和恢復徵兵制,但聯邦國防軍卻在低調行事,向醫院、警察和救災機構通報情況,與各州和高速公路運營商達成協議,併為軍事車隊規劃運輸路線。

9月下旬,一場代號為「紅色風暴布拉沃」(Red Storm Bravo)的軍事演習在北部城市州漢堡舉行,以演練聯邦國防軍與警察、消防員和民防部隊之間的合作。

演習場景是作戰計劃的一個微縮版實戰演練:500名北約士兵將在港口登陸,組成一個由65輛車組成的車隊,向東穿過該市。他們必須抵禦封鎖港口的企圖、無人機襲擊和抗議活動。

日落時分,熟透香蕉的氣味從附近一個水果倉庫飄來,身著迷彩服的士兵們在碼頭上靜靜地集結,頭頂上盤旋著直升機。午夜前不久,車隊向市區出發。

然而,事情開始偏離預定軌道。

車隊總是作為一個整體行進:一旦頭車穿過一個十字路口,無論交通燈是什麼顏色,車隊都不會停下來。任何民用車輛都不應插入其中。

然而,當該車隊駛過檢查點時,旁觀的軍官們對車輛之間過大的間距感到不滿。後來,一架黑色無人機在頭頂嗡嗡作響,引起了一陣短暫的騷動,之後有人通過無線電確認那是聯邦國防軍的無人機。

接著,一些抗議者從灌木叢中跳出來,用膠水把自己粘在車輛前方的柏油路面上。這一事件是演習的一部分,扮演示威者的是預備役軍人。

士兵不允許介入。而有權處置的警察卻發現,他們沒有足夠溶劑來溶解膠水清走這些模擬抗議者。

車隊花了兩個小時才重新開拔。到那時,已是清晨,車隊總共只行駛了6英里。

破壞活動激增
和平時期立法的不足,也加大了德國防範破壞活動的難度,而破壞活動是作戰計劃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

此類破壞活動已在發生。近年來,從縱火到破壞電纜,數十起襲擊事件都以鐵路系統為目標。10月,慕尼黑一家法院判處一名男子入獄,罪名是代表俄羅斯計劃破壞德國軍事設施和鐵路基礎設施。

本周,波蘭稱俄羅斯是一起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該爆炸造成波蘭東部鐵路軌道受損。

據德國國內情報機構稱,僅去年一年,已為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進行了近10,000次員工背景調查。

「如果德國要成為北約的樞紐,那麼作為敵人,我會想把它作為目標:封鎖港口、切斷電力、擾亂鐵路,」Quantum Systems公共事務主管保羅·施特羅貝爾(Paul Strobel)說。Quantum Systems是一家由彼得·蒂爾(Peter Thiel)支持的監視型無人機製造商,正在與聯邦國防軍就為作戰計劃提供車隊和基礎設施保護進行談判。

Quantum Systems是德國最大、最成功的防務初創公司之一。施特羅貝爾說,該公司已向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交付了數百架無人機,每天有數千架在烏克蘭上空飛行。然而,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僅向聯邦國防軍出售了14架無人機。

一個主要原因是:過時的立法。出售給德國軍方的無人機不能在建築密集區上空飛行。法律還要求它們必須有定位燈。

「這在民用方面是有道理的,但在軍事環境下卻行不通,」施特羅貝爾說。

聯邦國防軍對其進展持樂觀看法。「考慮到我們在2023年初是從零開始的,我們對今天所取得的進展非常滿意,」前述軍官兼作戰計劃共同起草者說。「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成果。」

然而,正如最近的壓力測試所示,要使該計劃符合實際,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規劃者們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是他們還有多少時間。

鑑於破壞活動、網絡攻擊和領空入侵事件的急劇增加,和平與戰爭之間的界限看起來越來越模糊。

「威脅是真實存在的,」總理弗裡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 9月份對商界領袖說。「我們沒有處於戰爭狀態,但我們也不再生活在和平時期。」


股票代碼
(第 1  篇) 木蘭  於 2025/11/28 上午 01:22:00  說:

蕭茲曾經過一句話.他反對俄羅斯佔領烏東.原因是世界上一定還會有其他國家效法.對!就是以色列.以巴戰爭.

俄羅斯其實非常張狂.從日本到歐洲.沒有不挑釁.這給中國帶來非常大的危機.朋友得罪光了.為未來中國的出口.埋下伏筆.俄羅斯對中國來說.是負債.而且已經是致命的寄生蟲.

後來蕭茲不曉得跟沙利文處的怎麼樣?還有戰場的狀況.最後他就破除戰敗國對軍事的節制.開始在軍事上著墨.因為他受不了了.不做不行.今天才知道德國作成什麼樣子.

歐洲是可以來的及.因為歐洲的問題是東歐最後會變成蘇聯集團.所以最好的方就是現在.趕快進去烏克蘭.從這裡開始防守.因為從普丁對川普的要求.那就是東歐變成蘇聯集團.所以必須從烏克蘭開始防守.不是從烏克蘭以外.那就全做錯.

當年雷根沒有信守承諾.今天普丁也不會信守承諾.事實上.政治人物不會信守承諾是常態.所以.中俄也不可能是永遠的夥伴.因為俄羅斯確實想加入G8.都還沒一年.才6個月不到.

對於不會信守承諾的政治人物.不需要千甚麼協議.軍隊開進去就是協議.不是嗎?!

冷戰已經開始.鐵幕也已經拉下來了.再來就是金磚國家處理俄羅斯.他會被踢出去.這是他的宿命.習近平也會下台.中國有了今天.決不會再想走回頭路.於是.習近平就下台定了.因為他中俄不斷交.


比起日本.德國還是比較知分寸.做巴.已經開始冷戰了.


(第 2  篇) 木蘭  於 2025/11/28 上午 01:27:00  說:

當年64為了唯穩.還不是可以叫人下台.今天的狀況.比當年更嚴重.一定下台.





»»»點我了解《造生基abc》


本站是美國註冊之國際網址,相關報導內容謹遵美國法律並接受註冊當地法院之管轄。
文章發表時,即代表作者同意將出版利益贈與本網站。
總編輯24小時申訴:0927-78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