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聞!
市場新聞!
進入網友聚會!
選讀特區
圖表!
部落格
休閒育樂!
進入政治議題!
廣告說明
懸賞公告
關於168
股名/代碼: 技嘉 博智 欣興 南電 胡連 華孚;不追 美時
新聞來源: ☆168看電視
日期: 2022/11/25 下午 03:59:00
標題: 陳威良:11月是外資回補、多頭反攻的起點
內容:
陳威良:11月是外資回補、多頭反攻的起點
技嘉 博智 欣興 南電 胡連 華孚;不追 美時

11月外資大舉回籠,目前已經買超1700億,創單月第五大,而且我認為今天可能排名就會再向前挺進,為什麼外資會從大賣變大買?如果你想通了就不會不敢買。


點擊連結看全文



股票代碼  
  (第 1  篇) 長城賽馬2022/11/25 下午 04:50:00  說:



阮蕙慈的股市節目......每天還是哪副嘴臉..戴那頂爛假髮.....
只會混時間..坐吃等拉屎~~~
每天講同樣的話催眠.....分析個屁@@@

旁邊還陪坐一隻可憐小黑蚊.....
只會說""股市嚐剩軍""....嗯.嗯..嗯.........哈!!!




  (第 2  篇) Jennyliu2022/11/25 下午 05:08:00  說:

為何眾大咖都看上這家小生技公司?從6885全福現增 一窺台灣生技資本市場還有哪些不足

2022年11月25日

於興櫃掛牌的新藥公司全福生技,近來進行2億元現金增資,包括董監事及大股東放棄認購額度,並計畫邀請投資界名人林群帶頭的安富基金加入。全福雖然是一家小公司,卻是國內頗具發展潛力的生技新明星,創業九年來已完成前四輪募資,每次增資都相當艱辛,也突顯國內生技資本市場許多不足及值得深思之處。

全福生技創立於2013年,目前資本額6.9億元,近來預計增資2萬張,每股現增認購價為25元。23日公告全體董監決定放棄認購額度,加上部分大股東放棄認購,空出額度將由安富基金參與認購。

安富基金由前美時董事長、現任台睿生技董事長林群籌組,主要股東來自國內大型金融業及傳統產業,總計集資15億元。林群自2016年從外資、電子業再橫跨到生技業,至今已投資包括台睿、宜蘊、先知、先驅及全福等五家生技公司。

全福的新股東大有來頭,至於原股東也赫赫有名,包括益鼎、元大、富邦金控等創投,還有生技工業銀行晟德。一家小生技公司能夠吸引如此多大咖關注,看起來確實很風光。不過,全福生技創辦人及董事長簡海珊博士,她的創業及募資過程卻是歷盡艱辛。

先談簡海珊的經歷。早年她在賽諾菲、嬌生及杜邦擔任主管,參與過五個新藥的臨床試驗及產品上市申請。2010 年回到台灣,在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擔任營運長,也出任過安成生技總經理,並於2013年創立全福。

全福生技以轉譯科學為核心研發能力,運用創新的多胜肽技術平台,開發出數項以促進幹細胞修復為機轉的候選藥物。從 2016 年至今,治療乾眼症的藥物目前已推進到美國FDA核准的臨床三期,2019年並已授權香港上市公司遠大健康,總授權金最高達9000萬美元。

雖然新藥研發已見成果,但對於研發出身的全福團隊來說,募資過程卻歷盡艱辛,每次都是九死一生才完成。外界只看到有那麼多重量級股東支持,但其實是簡海珊花了許多時間與心力才說服大家,九年來分別完成A、B、C、D四輪募資,如今則是要進行第五次E輪的增資。

全福此次的現金增資案,董監及大股東均讓出額度讓特定人參與,算是對新股東相當禮遇。這個募資對新股東相當有利,因為去年底做的第四輪募資,當時每股增資價是35元,此次認購價降至25元,已是打七折的情況。

此外,近來全福的興櫃交易價也都至少在28元以上,最近特定人繳款的市價也上漲至36元,與現增價有明顯的溢價空間。新股東參與認購現增一張就能現賺一萬元,原股東此刻願意放棄,對特定人的誘因確實很大。

不過,會出現這種情況,可能也是新藥開發期太長,原股東已因各種不同因素要陸續退出,為了讓新股東加入,因此提出足夠好的條件。

例如原大股東晟德集團,由於旗下已投資眾多企業,近來策略調整,將專注在集團內的主導性投資案,因此全福已被列為非策略性投資,未來晟德不會再參與增資。

另外,由現任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領軍的益鼎創投,從全福成立後就一路參與增資,總計旗下四個基金都有持股,但由於創投基金年限在七至九年,基金到期只能選擇降低持股。

在原股東不再增資,但全福仍要繼續完成三期臨床,才會出現這種老股東讓利新股東的情況。不過,要參與增資的林群說,對於全福的未來很有信心,他們是在評估眾多生技新藥股後才決定投資全福,因為全福有三大特色。

第一是經營團隊決策速度快。全福最早是做登革熱的開發,但後來發現有東南亞團隊做得更好,很快就壯土斷腕停掉產品線。這種決策魄力與反應速度,對比目前很多公司即使產品做得不好,卻仍然一直拖延不願停損很不一樣,這是有自信且決斷力強的管理團隊不會做的事。

其次,選題很有眼光。全福後來選擇乾眼症的新藥市場,這是一個規模很大而且成長快速的市場,全福的胜肽技術很強,胜肰可以做的適應症很多,但全福選擇只需14天就可以知道有沒有療效的乾眼症,這個選題可以看出團隊是很有眼光的。

例如若選擇做骨骼或關節的題目,要證明有沒有療效,可能需要四、五年後才能確定,這會嚴重拉長臨床實驗的時間,對公司的營運、財務及投資回報來說,都是很大變數。

第三,目前全福市值偏低。以全福目前股本6.9億元,股價36元左右,市值大約才25億元,但以目前美國的資本市場來看,獲得FDA核准在美國進行三期臨床的公司,市值大約都已達到3億美元,全福目前市值只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算是非常低估。

林群對全福未來有十足信心,主導這次增資案,也代表未來舊股東陸續降低持股,新資金將扮演接續下一棒的角色,讓已經熬了十年的全福,得以延續發展並走完最後一哩路。有林群的加入,也讓創辦人簡海珊可以更專心投入研發,對全福來說是一個加分的力量。

類似全福這種十年磨一劍的發展軌跡,尤其是不斷要與資本市場溝通、說服有錢人把資金投進來,幾乎是所有新藥公司都要歷經的過程。全福還算幸運,有些公司可能還沒熬出頭就資金斷炊了。

這種過程也足以顯示,國內生技產業與資本市場,還存在一個難以跨躍的鴻溝。

過去的生技產業與資本市場,一直存在兩個巨大落差。一方面是生技新藥相當複雜多變,從技術、法規到市場,都充滿變數,投資人不容易理解,加上基亞、浩鼎等事件,股市變化太過劇烈,都讓投資人卻步不前。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缺乏專業人士,這其中包括專業券商、分析師、創投等,因此無法理解公司的競爭力,也缺乏能夠將複雜的產品技術及商業模式轉譯及解釋情楚,再去說服投資人投入的機置。

此外,若仔細觀察目前國內創投基金或私募基金的型態,以投資電子業為目標的基金相當多,但專門投資生技的基金還屬少數,目前具規模的基金大概只有在十個以內,例如中華開發有兩個、益鼎有兩個,另外還有晟德、鑽石、上騰、台安、安富等。

另外還有一個現象也很有趣。目前投入生技的資金,大多來自金融及傳統產業,電子業投入資金的也有,但並不普及,類似北極星獲得電子業老闆陳賢哲及陳鴻文的投資還是不太多。台灣最大的財富及資金都在電子產業,但電子業可能更習慣計算EPS,對生技新藥的投資還是很謹慎。

邱德成說,生技產業技術深、研發期長,不同階段都需要不同使命與目標的基金投入,因此專業的生技基金相當重要。不過,目前國內專業且聚焦生技產業的基金還不夠多,加上國外投資生技的大錢也還未進台灣,國內生技產業要大力發展,要在這些條件上更加努力。

展望全福生技的未來,十一月中,全福公告旗下治療乾眼症新藥向美國FDA提出三期臨床試驗計畫,已獲FDA通過30天審查期無回覆意見。因此在現增完成後,三期臨床就要立即啟動,預計會收納超過700位中重度乾眼症患者,預計明年第四季完成,同時也再尋找下一階段的授權合作對象。

簡海珊表示,目前美國FDA核可的乾眼症藥物中,有超過一半的乾眼症藥物為抗發炎處方藥,其餘多為人工淚液、潤滑劑等產品,目前仍欠缺有效的治療藥物,而全福的BRM421副作用低,有別於現有用藥,有機會搶佔第一線用藥市場。

全福生技的發展,不僅讓投資人見識到一群經營團隊努力十年的奮鬥過程,更讓大家發現,國內生技資本市場還有那些缺失,以及有走向更專業分工、匯聚更多人才及資金的需求。未來國內將有更多像全福這種創業團隊出現,資本市場不能只是把焦點放在電子業,還要空出更多空間來接納生技產業,才可能讓許多優秀創業團隊可以走向世界舞台。


  (第 3  篇) 幹哥2022/11/25 下午 05:28:00  說:


大華投顧@丁兆宇..

現存台灣股市~~~最卑劣無恥.下三濫..臉皮最厚...電視小丑@!@

不敢秀你媽的""扣訊單""...你媽如何教的!!!!
別把股民當白痴....

每天只會秀~~亂槍打鳥的""雞笑""....拿漲的吹..重複再重複**分析個屁!!!
耍嘴皮..屢次用蓋牌出來騙!!!!....沒出息@@@@

謊話連篇......幹林祖嬤十八代!!!!



  (第 4  篇) 長城賽馬 2022/11/25 下午 05:31:00  說:








阮蕙慈的股市節目......每天還是哪副嘴臉..戴那頂爛假髮.....
只會混時間..坐吃等拉屎~~~
每天講同樣的話催眠.....分析個屁@@@

旁邊還陪坐一隻可憐小黑蚊.....
只會說""股市嚐剩軍""....嗯.嗯..嗯.........哈!!!
















  (第 5  篇) 大煙槍2022/11/25 下午 06:26:00  說:






大華投顧**

丁兆宇..這畜牲每天節目胡說八道..
浪費生命..看你何時公布11/24蓋牌....6187萬潤*

不然~~~你出門被車撞!!!!










股票代碼
  (第 6  篇) 笑看無恥對哲榮2022/11/27 下午 03:39:00  說:



  (第 7  篇) Jennyliu2022/11/28 上午 08:48:00  說:

製藥公司獲利起飛利多 美時、藥華藥、6589台康生 6617共信KY 6472保瑞 智擎 合一

2022/11/28 經濟日報

後疫情時代慢性病人口回歸醫院就診,處方藥物需求回升,預估2023年製藥市場成長4%,人口老化、新藥上市持續推動成長。法人看好台灣製藥公司獲利起飛,重磅藥上市、新藥臨床試驗解盲、藥證核准延續成長動能,可留意美時(1795)、藥華藥、台康等。

IMF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會由2022年的成長3.2%,放緩到2023年的2.7%,甚至再下修到1%,反映高通膨、貨幣緊縮、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反觀製藥市場,全球疫情得到控制,慢性病人口回歸醫院就診,處方藥物需求回升,IQVIA預估2023年製藥市場成長4.1%。

長期來看,人口老化、新藥上市為製藥產業成長驅動因子,預估全球製藥市場將從2022年的1.4兆美元成長至2027年的1.8兆美元,2022~2027年年均複合成長率為4.5%。

另一方面,癌症為最大且成長最快的治療領域,預估全球癌症用藥市場於2022~2026年年均複合成長率為10.4%,因癌症新增病患逐年增加、及癌症為第一大死因,政策鼓勵標靶藥開發,未來標靶新藥合併免疫療法為一大趨勢,加上抗體藥物複合體等新技術平台開發,帶來生物藥CDMO需求及生物相似藥商機。

法人分析,2022年是台灣製藥公司獲利起飛元年,主因藥華藥、美時等陸續上市重磅藥物,先前已授權合作的新藥開發案,也有臨床試驗進行/解盲、藥證申請等里程碑進展,如智擎、逸達、台康、合一,上述公司不僅可認列開發里程碑金收入,隨新藥順利取證上市,研發費用也可望降低。

展望2023年,美時、藥華藥重磅產品營收仍快速成長,也可關注台康Herceptin生物相似藥在歐美取證上市進度、及第4季藥華藥血小板增生症臨床三期解盲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