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股名/代碼: |
看好 世芯 精成科 台光電 台燿 大量 金像電 群聯 南亞科 至上 華邦電 奇鋐 富世達 雙鴻 勤誠
|
|
| 新聞來源: |
☆168看電視
|
| 日期: |
2025/11/6 下午 04:45:00
|
| 標題: |
李蜀芳:尋找利空不跌、技術面強於大盤股
|
| 內容: |
李蜀芳:尋找利空不跌、技術面強於大盤股 看好 世芯 精成科 台光電 台燿 大量 金像電 群聯 南亞科 至上 華邦電 奇鋐 富世達 雙鴻 勤誠 鴻海
(本報6日訊)李蜀芳分析師於今(6)日下午14:00直播電視節目中指出,台股今日跟隨美股反彈走高,然而市場的觀望氣氛濃厚,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在美股估值偏高的疑慮下,大盤修正的壓力仍存,保守投資人建議靜待KD指標重新交叉向上,在變數未完全底定前,保留現金仍是應對高估值市場波動的穩健策略,但個股第三季財報與明年展望佳者仍受青睞,短線操作以守穩月線個股為主,長線投資人可利用震盪分批佈局具業績支撐的好股。以下為節目重點內容:
點擊連結看全文
|
|
| |
(第
1
篇)
補漲
於
2025/11/6 下午 11:42:00
說: |
第4季 落後補漲
萬海 正崴 森崴能源 3135凌航 華東 5351鈺創 6873泓德能源 華城 中美晶 廣宇 6188廣明 4968立積
|
|
|
| |
(第
2
篇)
UP
於
2025/11/7 上午 08:04:00
說: |
1519華城、中興電 在手訂單明確,有利獲利向上 1503士電 亞力 大亞 華榮
2025.11.7
台股6日反彈向上,法人認為,操作上建議關注有業績題材支撐,且2026年營運展望正向的個股,如重電族群相關的華城(1519)、中興電(1513)等,在手訂單明確,有利獲利向上。
華城為台灣已接單AI星際之門電力設備的重電廠商,市場預期,未來華城憑藉既有的交期、客戶關係優勢,將取得更多AI訂單,加上華城新廠於2026年投產,推升華城未來在手訂單量體與中長期營運成長。法人預估,華城AI重電需求將持續成長,並考量2027年用電密度更大的新一代Nvidia新晶片開始量產,以及美國發電案場相比AI伺服器的建置期間約早於14個月、因應輝達新平台需求重電設備有望於2026年起開始出貨,加上華城新廠於2026年投產推升營運持續成長。
中興電累計至10月新接訂單153億元,在手訂單達417億元,預估2025年新接訂單量可超過200億元,成長動能除來自台電強韌電網計畫,同時包括汰舊換新計畫、離岸風電3期計畫、半導體業擴廠及IDC機房建置等。
另產能部分,中興電2025年嘉義廠房改建,並完成林口廠倉庫增建,已提升產能20%,2026年預計以自動化焊接與AI報價系統提升產能15%~20%。展望後市,法人分析中興電於國內機房發電機暨空調設備市占率達70%。
|
|
|
| |
(第
3
篇)
UP
於
2025/11/7 上午 08:07:00
說: |
太陽能反內捲 陸矽料業組聯盟 6873泓德能源 雲豹能源 森崴能源 元晶 茂迪 聯合再生 安集
2025.11.7
大陸太陽能產能過剩加劇,業內持續推進「反內捲」措施,緩解價格戰。最新傳出,部分矽料龍頭企業正與中小企業洽談收購重組事宜,至多10家矽料巨頭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擬聯合出資組建矽料平台公司,以快速降低矽料行業產能。
路透在今年8月率先披露,由大陸光電產業龍頭與監管部門共同規劃的方案,擬由大型廠商共同出資約人民幣(下同)500億元,收購效率低下的產能並關停,隨後組建「多晶矽聯盟」,藉此停止市場的惡性價格戰。
陸媒「財經」雜誌近日報導,產能過剩持續發酵,近兩年來,大陸太陽能製造業各環節產能超過需求兩倍,相關製造業幾乎全線虧損。2024年僅阿特斯和晶科能源等龍頭企業獲得微薄利潤,其餘企業皆虧損;2025年前三季,除了阿特斯繼續保持盈利、協鑫科技止虧,其他龍頭企業都陷入虧損。
央視引述矽料龍頭企業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約17家矽料企業已基本同意搭建聯合體,預計於2025年內完成。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最新進度,由不超過10家矽料頭部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出資,聯合組建矽料平台公司;該平台公司再收購其他矽料企業的產能,且未來將協調全矽料行業產銷。
若以2022年以來投產的矽料產線成本計,每萬噸約為7至8億元,聯合體平台如果要收購100萬噸的矽料產能,所需資金達500億元~700億元。
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統計,截至2024年底,大陸多晶矽產能已到286.83萬噸,產能利用率64.25%。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多晶矽產能將可達到324萬噸。
中信建投數據則顯示,2025年末,大陸光電矽料累計產能將達到333.8萬噸,相比目前終端需求為120萬~150萬噸左右,過剩產能上看200萬噸。
有企業呼籲政府出手調控,部分專家認為,可參照煤炭、火電、鋼鐵、建材、玻璃、電解鋁等行業既往的產能調控成熟模式,按照總量控制、產能置換的原則,暢通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對現有太陽光電產能實行等量或減量替代,低端產能全部「關停併轉」、淘汰退出。
|
|
|
| |
(第
4
篇)
UP
於
2025/11/7 上午 08:10:00
說: |
SK海力士攬輝達大單 HBM4漲逾50% 南亞科 華邦 群聯 威剛 3135凌航 鈺創 晶豪科 十銓
2025.11.7
在全球AI運算軍備競賽持續升溫之際,高頻寬記憶體(HBM)作為AI晶片的關鍵零組件,其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據《BusinessKorea》、《華爾街見聞》等外媒報導,SK海力士已完成與輝達的HBM4供應談判,雙方最終敲定單價約560美元,較前代HBM3E上漲逾50%,漲幅之高創歷史紀錄。
這場歷時數月談判過程中,雖然輝達曾寄望三星電子與美光(Micron)能進場壓低價格,但最終仍選擇接受SK海力士的報價,顯示後者在高階HBM技術與產能上的絕對優勢。HBM4的大幅漲價並非僅是市場操縱,而是有明確的技術支撐。與HBM3E相比,HBM4的資料傳輸通道數量從1024條倍增至2048條,並在連結GPU與HBM的基礎裸晶(base die)中導入了邏輯運算與能源管理功能,大幅提升資料處理效率與能耗表現。
考量技術進步帶來的製程複雜度與成本增加,SK海力士甚至決定將基礎裸晶的生產外包給台積電,以確保品質與良率。公司內部人士指出:「考慮到製程演進與投入成本,HBM4具備漲價的充分理由。」
HBM4將被搭載於輝達明年下半年推出的次世代AI晶片「Rubin」上,早在今年3月,SK海力士便率先向輝達提供全球首個HBM4十二層堆疊樣品,並於6月開始交付首批產品。
隨著明年下半年主力供應產品由HBM3E過渡至HBM4,業界預期SK海力士整體HBM業務營收將年增約40%至50%,HBM銷售額上看40兆至42兆韓元。若維持當前高利潤水準,單HBM業務預計可貢獻約25兆韓元的營業利益。
SK海力士並強調,已鎖定符合輝達規格的產品價格與供應量,即便三星與美光陸續切入HBM4市場,對其獲利衝擊預料有限。更令人矚目的是,SK海力士成長動能不僅限於HBM。
由於主要記憶體製造商近年集中擴充HBM產線,導致通用型DRAM供應短缺,價格自下半年以來持續上漲。
分析師預估,隨著AI推理市場的快速擴張,DRAM需求短期內難以被滿足,SK海力士通用型DRAM業務利潤率有望提升至50%至60%。
|
|
|
|
|